宝琳自始至终都以为李君羡是想借托孤,好好整顿整顿家中琐事,于是也照猫画虎,借着父亲难得夸赞自己的机会,劝诫道:“还是算了吧,阿耶把自己性子收一收,平日在外少惹些祸事,孩儿在家中也能清闲片刻,那便是对孩儿无上疼爱了。”
“你小子还蹬鼻子上脸了?”
敬德说时,熟练地抽出腰间玉带,宝琳知晓适才这番叮嘱不仅白说了,还引火烧身,忙推阻道:“阿耶且慢,还有一件大事,尚需阿耶与义协同去。”
“别想着溜之大吉,今日你敢教训为父,就别怕屁股挨揍!”
“告假!告假!”宝琳连连闪避着敬德手中的腰带,“叔父尚需调养月余,而叔父身为太极宫玄武门戍卫,职责重大,告长假当需亲自面呈陛下,亦或家人递上请急奏表。”
“那让义协小郎君去便是了!”尉迟敬德不依不饶地追逐着。
尉迟宝琳情急之下,一把抓住玉带,愤愤道:“阿耶怎就不开窍呢?义协尚未冠礼,无有功勋,怎得进入京大内重地?还需阿耶这位鄂国公牵引,才能面见陛下啊。”
恍然大悟的敬德收起腰带,抚摸着宝琳的幞头,憨憨笑道:“阿耶确是没有白疼你,这顿打就免了,不过,日后少在我面前啰哩啰嗦。”
看着父亲大步出门,唤上义协冒雨远去的背影,宝琳不禁摇头叹息:“有父如此,真叫做儿的为难啊!”
而榻上的李君羡却是从今日的多般突变,想起了心理学中的主观幸福感。
简单来说,年少时我们有许多亲密无间的朋友,然,当入世后,有一天需要这些朋友伸出援手时,他们会出于各种原因躲避推辞,与我们之前对这些朋友的认知大相径庭。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利益牵扯之前,人类的幸福感并不在乎发生了什么,而是人类潜意识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出了主观的自我解释,从而感到幸福。而当更多因素掺杂近来后,现实迫使人类重新客观审视此前的幸福感。
这种现象,秦汉时已有人探知,《战国策·齐策一》有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因窥镜自视,分别问妻、妾、客人‘吾熟与城北徐公美?’
其中邹忌‘自视’为主观幸福感;妻、妾、客人因各种原因而赞美,视为现实百态;而邹忌能拨开云雾,明白其妻私他、妾畏他、客人有求与他,是因为邹忌客观地审视了三人的目的。
这种主观幸福感套进穿越后,也会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就拿李君羡来说,在李君羡本体的记忆中,他儿子李义协是个翩翩美少年,唯一的缺陷就是几近冠礼仍未婚配,一直是他的心头大事。而妻子刘萦贤惠持家,与他同甘共苦一路走来,从无怨言,唯一的缺陷就是好胜心强,喜欢与人攀比。
而当另一个意识主宰了李君羡后,以客观的目光去审视他的夫人与儿子时,二人真实的一面这才展现出来。(行文需要,现实太过残忍,不建议作死。)
反面例子便是今日关切备至的尉迟敬德,在本体的记忆中,敬德自玄武门后,持功骄横,蛮横无理,常以功勋威胁本体为他单独斫脍,好在去年被李二调去了宣州,这才清闲一年。这也是李君羡今日佯装病危,没想到会招来父子二人的原因。
如果日后仅仅以本体潜在的自我主观意识(可以简单理解为生前记忆),和历史教科书上所学的那点皮毛知识,与初唐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怕是不等李二寻个‘莫须有’的罪名,自己早已身首异处了。
确是该重新审视本体的记忆,以及教科书中的初唐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