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朋友,也壮不起胆子去找辅导员、班主任。学校有负责心理咨询的志愿者,据说可以免费为学生提供服务——她在食堂门口的海报张贴板上看到了那张粉红色的小海报。就在她犹豫着要不要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的时候,身后传来一句清脆的“麻烦让一让”的声音。
虽然知道并没有谁在看着自己,但圆圆的脸还是唰得一下红了。居然会想到要去看心理咨询,那不就是神经病吗?要是让同学们知道了,多丢脸啊!还是赶紧走吧!觉得自己有病的她更孤寂了。
当然,她绝对不会对花姐吐露哪怕半个字,因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不想面对的正是她的妈妈。这一切,都是花姐后来接手她的遗物时,从她的零零碎碎的日记里了解到的。发生这些状况的时候,花姐正一个人住在她早已熟悉的家里,做着熟悉的工作,也许,正在接受别人的建议考虑再婚的事情,时不时去见见某位男士——一想到这些,花姐就无比悔恨。尤其是,当她从圆圆的日记里了解到,在圆圆的自我分析来看,和妈妈的长期不和正是使她自己得了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圆圆长时间地泡在图书馆里,常常在层层书架的深处一声不吭地连续阅读好几个小时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著。可是,她却感觉自己眼前的路越来越模糊了。
这一年的寒假,圆圆仍旧没有回家的打算,她接下来一份家教工作、一份冬令营导游工作,还确定了要参与一本英文的教育学图书的翻译,接下来的一个月她有信心将是忙碌而充实的。
但花姐突然说要来看她,还自作主张地订好了车票才告诉她接站时间!
圆圆并不是完全不回老家,她每年暑假回去一趟,出发之前就把返程的票订好,确保不会在家待超过一周时间。暑假很长,她找不到完全不回去的理由。而且,她也怕完全不回去,花姐会找上门来。
如今,她做了这么多,花姐还是找上门来了!
实际上,花姐并不是来兴师问罪的。之前送圆圆来报到的是表伯伯,她自己还一次没来过这个大城市。现在圆圆已经大三了,周围有什么好玩的,也应该熟悉了。她应该趁着机会出来玩一玩,回去才有更多的料好去对她的朋友们吹嘘。而且,还有另外的很重要的一点,她已经做起了再婚的准备,她觉得应该当面告诉她的女儿。
与花姐相伴游玩的日子,总的来说平淡无奇。既不像花姐预期的那样妙趣横生,也不像圆圆猜想的那样索然乏味。母女之间的氛围,最主要的还是尴尬——一个小心翼翼地想靠近,另一个战战兢兢地想后退。
而对于花姐的再婚计划,圆圆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她的心里其实舒了口气,觉得妈妈以后该把注意力放到别处了,觉得自己的自由又有了一份保障。但于嘴上,她不能说这些。她只能说她“很同意”,“重要的是妈妈满意”,“只要对方厚道就好了”……
晚上,躺在床上,她想着妈妈有点落寞的表情,她想起了爸爸大黄。被遗忘了的爸爸,不是更应该落寞吗?她又一整晚都没有睡着。
花姐的这次来访让圆圆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中学时她就从课本上学到过的“趋利避害”是生物的天性。她喜欢爸爸,可是爸爸已经不再了,她总不能追随他而去(后来她想,为什么不能呢?)她不喜欢妈妈,和妈妈待在一起她很痛苦,那么,作为生物,她就是应该合情合理地躲着妈妈啊!
当然,还有继父,她听说那个还算成功的商人自己还有几个不在身边的孩子。虽然同样是叫爸爸,但继父永远不能取代大黄爸爸的地位。往后的相处,少不了客气与表演的成分——需要客气和表演的关系总是需要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而谁都不愿意总累着。
所以,有什么理由不“相忘于江湖”呢?
其实,花姐的再婚对象是相当不错的,憨厚老实,诚恳厚道,从不油嘴滑舌、耍滑头——方方面面和圆圆的大黄爸爸不相伯仲。他虽然不是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但也有自己的店面和不菲的产业。他的前妻带着孩子出了国,使他的心破碎了。而花姐的出现,叫他看到了让生活继续美好下去的希望。他的孩子都不在自己身边,以至于他积攒了好多年的父爱无处释放,只想多看看圆圆几眼,把她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疼爱,为她做好吃的饭菜,买漂亮的衣裳……
平心而论,花姐与继父组建的这个新家庭对圆圆是十二万分友好的,从许多方面来说可能一点也不逊色于大黄爸爸给她的那个家。可是啊,这些,还是小姑娘的圆圆怎么会去想呢?她的心门已然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