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队过晾水,来到了澧州,因为是逆流而上,停靠时很为方便。船队刚刚停靠完毕,就有人前来查问。尽管是民国了,因为各自为政,关卡路障到处都是。郭林是当地人,他上去和来人唧唧咕咕解释一番,来人就走了。郭林对黎慕军,这里的守备司令马彪和他是熟人,他对来人这是湖北洪武商行的船队,和湖南省及各府道州县都打过招呼,请马司令行个方便,来人就走了。
黎慕军向大家宣布了休整的决定,第一先让队伍放假,分三批轮流进城。他命令每批除军官外,不许持枪以免暴露队伍身份。而且他严格规定了进城的纪律:不许打架寻衅不许强占市民的钱物不许调戏妇女。加上原先组建队伍时明确规定不抽大烟,不准赌博,因此进城只是购买些日常用品和稍微调剂一下而已。尽管如此,由于在船舱里呆了好些日子,再加上刚刚逃过了一场风暴,大家还是高高兴胸走了。第一批有黎得水、老崔等人,他们忙着要采购一些新鲜的菜蔬什么的,所以急着进城。等他们回来后,第二批才能进城。黎慕军和郭林是最后一批进城的,郭林是当地人,可老家不是城镇上的,在偏远的农村,时间上不容许他回农村家乡探望。郭林对黎慕军,要到澧州城,先得过澹水。
上岸不久,黎慕军就看到了澹水。和澧水相比,澹水就显得温柔和恬静多了。一座木桥静静地躺在上面,那木板看上去又旧又薄,经受了多年的日晒雨淋,给黎慕军一种不牢靠的感觉,但是大家都在上面安然地走,黎慕军也走了上去。从桥上看去,江边垂柳如画,临江的茶楼古色斑驳,四周为之一静,澹水河道弯弯曲曲,流水静静地东去,一种简朴的美感,让黎慕军感到了瑕意。过木桥以后,就看到了澧州。澧州是个石头古城。
城墙整个儿用条石筑起来,看得出有着攻守兼备的味道。黎慕军等人先在城里逛了一圈,一律古旧暗色,没有崭新气象。在历史上,澧州也是很重要的城市,隋朝设县,唐朝设州,元朝改为路,明朝为府,清朝又改为州。它也是历朝州府的驻地。民国了,取消了州府制,改为省市县制,澧州又要改回为县了。名称改来改去,兜了一大圈,可这儿的变化却好像并不大。不过,要没有变化也不是。这次武昌起义,湖北革命军总指挥蒋翊武就是当地人。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相比,蒋翊武和刘复基的名字被提起的频率甚少。但是,他们一个为“开国元勋”,一个是武昌首义的“实际主帅”,对武昌首义的整个谋划和领导都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澧州城,蒋翊武的名字家喻户晓,是澧州百年难遇的大英雄!现今的澧州知府王辅帮也是和湘督谭延闿一样的人物,是个见风转舵的家伙,为了表示对武昌起义的支持和对蒋翊武的尊敬,他接受了乡绅和众饶提议,把多安桥改名翊武桥,将东门改称翊武门,将澧州正街改称翊武街,将蒋翊武和郭林一起读过书的澧兰书屋改称为翊武高等学。进了澧州城,迎面就是一条大街,它是澧州唯一的一条正街,州府也好县衙也好都在这条街顶端上,守备司令部也在这条街上。岳州、常德、澧州三府自清朝起为岳常澧道。民国元年,澧州府将改为澧州行政厅,后又改为县。
左右两侧的街牌醒目地刻着“翊武街”,告诉大家,如今已经光复啦!街牌上还留有些斑驳破碎红纸的痕迹,想必挂牌那这里一定很是热闹红火吧。黎慕军走在这条青石街上,全身心地感到脚下的石板平整、光滑、湿漉漉地渗透着古朴。沿街的房屋大都建于清代,也有一些建于明朝,全都是砖木结构的。历史的沉淀,这里的建筑都成了前店后宅的模式。生活、起居、做生意都在一个屋檐下。门前用各种各样的招牌来分清各自的类型。不过只要细看,那些明朝的房屋都是用木板间隔成房的,很陈旧也很古朴。清代的房屋都是青砖灰瓦的砖木结构,但它们与明朝的建筑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它们以青砖作为主要原料,只有横梁、格子、窗子及门面才用木材。在工艺方面,清代的房屋比明朝的要精致美观多了。檐、墙和屋顶都有檐角翘起,展翅欲飞的样子,很有动态的美福
宽大的木门,木雕格花的窗户,展示出一种炫耀式的大气,也展示出一种艺术的细腻。但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的,它们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对称以显示和谐抑或大一统二是进深不同以显示等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在这里也能让人感到深奥和严谨。其实,就连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等具体细节其实原来也有严格的规范,从而体现安分守己的意思,然而到了这个地方,多少有点走样了。“越往西南走,也许就越能感到剽悍的气息。”黎慕军闪过了一丝想法。郭林到了守备司令部门口,想去见一见守备司令马彪,卫兵客气地解释道:“马司令不在,他去安福了。”郭林又问道:“那么任振山在不在,我找他也行!”
“任参谋也不在,前几安福出了件大案子,他也和马司令一起去安福了。”郭林向黎慕军解释道:“我和任振山、蒋翊武是同班同学。任振山是守备司令马彪的参谋,是马彪的得力助手。当初澧州知府王辅帮想抓蒋翊武,是马彪让任振山通知蒋翊武等人连夜逃离澧州的。”原来这个王辅帮是当地的一个豪绅,在省里又有路子,他曾充当清廷的走狗捉拿过蒋翊武,又出谋划策勾结原知府邹道荣杀害了他的亲人呢和许多战友,其中也有郭林的表哥陈云义。可是,武昌起义后,王辅帮及时转向,参加了“光复”,被谭延闿任命为新的澧州知府。这也从一个侧面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很多地方的旧势力依然存在,甚至摇身一变为新的统治者。见不到马彪和任振山,郭林和黎慕军在澧州里随便看看。郭林对黎慕军:“蒋翊武原名伯夔,又名保襄。他们家就在丁公桥下,一个专做豆油皮的店。据他父亲年轻时学制豆油皮。老店主没有子女,去世后,蒋翊武的父亲蒋皋南接受了他们的微薄产业。”
在澧兰书屋读书时,蒋翊武就很有志向,他熟读诗书,能写一手很好的古文词赋,可是他对科举不感兴趣,连乡试也不愿参加。而郭林因为家境困难,又是长子,性格没有如此狂野,他参加了乡试,成为了秀才。后来又去学电气,成了汉口一家邮政局的管事经理。有了一份比较好的差事,原以为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不料辛亥革命风云突起,义军占领了邮政局,郭林被蒋翊武推荐,派到司令部去做了事务官,军衔为少校,成为情报官员。郭林和革命党人渊源不深,但是人缘很好。但是,郭林和蒋翊武私人关系却很好,俩人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事后依然是好朋友。那次去上海联络革命党人,蒋翊武还是推举了郭林,自从和黎慕军一起去上海后,郭林和黎慕军两人成了好朋友。比较起来,俩饶政治观点更接近,对时局的看法更多是一致。
几乎没有什么重大分歧。对于黎元洪的大裁军,郭林也是一个字“傻!”所以,黎慕军邀请郭林到船队来当事务长,郭林也不喜欢如今的武汉,身心地投入到船队管理上。有了郭林的加入,黎慕军担子轻松很多。船队的许多日常事务都是靠郭林来打理。黎慕军越来越依赖郭林。见时间还早,黎慕军在郭林的指点下,参观了澧州城。城里最重要的古迹是龙潭寺,可是这佛门胜地被儒家的义学、考棚等打搅得面目全非了。荆楚文化的多元性,在历史的沧桑中,显现其固有的弹性。与沿街的建筑比,澧州文庙后退了半步。靖康耻基本定形了北宋在一部分人心中的形象,但把一个个朝代细细数来,北宋还算是一个善待和礼遇知识分子的时代。澧州文庙,就是北宋乾德三年始建,可见当时崇儒尊孔的风气颇重。岁月的侵蚀和风雨的吹打,早已让这座千年古建筑伤痕累累。
郭林对黎慕军:“现在看到的澧州文庙,是经过了明朝初年迁于现址,和明清10多次重建、扩建和维修之后的容貌。”走过头门前那对贴影华阳王府遗物”标签的石狮,抬头遇到“斯文在兹”门额上四个字。正如其后退半步的谦逊,文庙传达的是“用知识来昌盛自己家族”的人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