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曹操训子(2 / 2)三合一咖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曹操拆开自许都传来的文书,这封正是孙翊出征庐江当日,张昭写就的那封报送朝廷的讨李文书,

“严刺史昔为朝廷所用,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

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鯨鲵,退为先贤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

术恐惧之,或复诡说以妄朝廷。陛下所居,天下之中,海内所共仰,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曹操看完后,忍不住大笑起来,他对帐中众将言道,

“孙翊小儿,此书名为送报天子,实乃状白孤也。

书中矫言昔日严刺史之死为李术所害,但孤岂不知,李术有此为,乃其兄孙策之意也。

矫言欺孤,是其伪。诳语为先贤,是其诈。惟有最后的勿复听受,乃是其真意。

昔日孙策死,孙翊继位,众臣皆不知此小子如何,孤今知矣。乃一有小谋之辈尔。”

曹操说完,又将手中的文书看了一遍,最后脸露笑意,调侃的道,“昔日讨董,文台义冠中夏,诸君中,其之功劳最大。

后文台之子孙策声起东南,数年间遂据江东,声名不输乃父。”

“此二人者,皆为武勇之辈,一脉相承。吾之前以为孙家概出此辈尔。

不料文台之三子,比起父兄来,武功未现,这诈谋倒是先显露出来。

真是有趣。

就是不知其武功如何,庐江能平定否。”

曹操的最后一句话虽是疑问,但从他语气中却体现出,他认为孙翊平定庐江不会很轻松,甚至无法平定。

就算是能平定,耗费时日也会颇多。

李术非庸人,庐江非小郡。

况且江东还有山越叛乱。

想到孙翊是孙坚的儿子,曹操转头看向坐在诸将中的一位少年,对其问道,

“子桓,若是你为孙翊,面对江东当前乱局,你会有何举措?”

帐中诸将或为曹姓,或为夏侯姓,都是曹操亲族,因此曹操没有那么多顾虑。

少年就是曹操如今的长子曹丕。

自从建安二年长子曹昂被张绣所杀后,曹丕就成了他事实上的长子。

无论曹昂生前多么优秀,都已经逝去,曹操是个务实的人,追思曹昂的同时也在培养着曹丕。

曹丕年岁时,就能属文。

稍大后,有逸才,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曹丕文采非凡的同时,还善骑射,好击剑。

因为曹丕表现非凡,允文允武,所以尽管今年他才14岁,曹操还是将他看作成人了。

那孙翊今年也才17罢了。

见到父亲发问,如今才14岁的曹丕也不怯场,沉思一番后答道,

“目前江东有三乱,其中以山越最为势大。

若我是孙翊,应先平山越。山越既平,首乱已除,再分兵别讨庐江李术与孙暠,这样轻重有别,主次有序,应该不难平定内乱。”

曹丕的回答令帐内许多人都点头,觉得曹丕的回答很恰当。

曹丕回答后,就看向曹操,想知道他尊敬崇拜的父亲对他的这番回答是否满意。

但看到的却是他父亲略显失望的神色。

若是治世,曹丕的平叛策略算得上极佳,但如今是大争之世,为人君者不应该只注视到内乱。

曹操问曹丕道,“山越势大,非数月不能平定,若在此期间,李术投降于我,我派兵进驻庐江,汝如何处之?”

曹丕一下子哑然。

但随后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父亲如今正与袁绍对峙,东南之事恐不能兼顾之。”

曹丕的话让曹操更为失望。

“你是觉得就算李术想投降于我,我也会专心对付本初,不会施以援手吗?”

“若真是如此,我何必命钟繇镇抚关中,我又何必两派扬州刺史守备淮南?”

“关中、淮南皆残破之地,如今我与本初生死大战在即,我又何必抽调人力物力去那两地?”

“只谋一时者,何以谋一世?

本初虽天下最强,但他代表不了天下,这一仗孤胜了,河北之地可规。但是天下还有荆州,还有关中,还有益州,还有江东。”

“击败本初是孤之愿,但不是孤的志向。”

“孤的志向,孤的目标是整个天下!”

“为父可以告诉你,若是孙翊首攻庐江,孤不会救。若是孙翊先平山越叛乱,吾必会令刘馥收纳庐江。”

“为父还可以告诉你,与李术吾与其早有联络,就算他杀了我亲自任命的严象。”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一旦占据庐江,届时庐江、广陵就会是江东头上的两把利刃。

只要到时候我可以抽出手来,就可以凭借这两把利刃,将孙翊活活的绞死在江东之地!”

“如今是大争之世,如果只争一时,那最后就会是别人之鱼肉。唯有争一世,目光视及将来,方可屹立不倒,俯视众生!”

曹操说到最后,语气已经越来越严厉。

爱之深,责之切,曹操对曹丕的期望很高,因此带来的对曹丕的要求也很高。

今日他考较曹丕,而曹丕的表现显然没达到他的要求。

曹操乃中原之霸主,当今天下排名第二的诸侯。

久居上位的他一旦发怒,这种气势哪里是曹丕这个小年轻受的了的。

曹丕吓的一下子跪到了地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