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括指挥下的赵军全军龟缩于燕军的攻击范围之外,这是一个让燕人非常尴尬的距离。
出城迎击就要担心赵军的埋伏,赵军此时气势正盛,就算是秦人来了都不敢轻言可胜之。
坚守城池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赵军选择的这个位置随时可以进攻居庸塞,但凡燕人有一点疏漏,赵军绝对会一拥而上。
赵括一声令下,所有赵军士卒盘腿坐于地上,赵军根本没有选择安营扎寨,而是就地埋锅造饭。
庆伦看着城下赵军的状况,根本一丝一毫的出城迎击的想法都没樱
在他看来赵军当着所有燕国守军的面修筑山石也罢,就地埋锅造饭也罢,都只是一种诱敌的手段罢了。
赵军主将的目的就是想要激怒他这个燕国居庸塞守将,出城与赵军决战。
想必附近一定就有赵国的伏兵,一旦自己出城迎击,很可能等待自己的就是全军尽墨。
所以即使赵军看似盘腿坐于地上没有丝毫备战的准备,庆伦一门心思的就要坚守居庸塞。
只要信使抵达蓟城,相信公孙相一定会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派出援军驰援居庸塞。
等到了那个时候,才是自己麾下这批士卒与赵军决战的最后时机。
此时的赵括盘腿坐于地上,正在无聊的在地上比比划划。今夜才是自己预计的攻城时机,虽然无聊但他也不介意继续等待。
居庸塞驻军主将庆伦的反应可以完全是在自己的意料之中,燕人居然会派遣如此庸才担任居庸塞之主将,燕国真是无人矣。
想当年燕昭王手下可以良将云集,其中之一的乐毅更是担任五国之相国,在齐国境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只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随着燕昭王的轰然倒下,整个局势发生了完全的逆转。
燕国的气运仿佛随着燕昭王的倒下而烟消云散,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再次恢复到原来的模样,甚至还倒退了一步。
庆伦如此配合,让赵括浑身上下充满的干劲不自觉的泄了一部分,有些索然无味起来。
赵国和燕国二十多万军队就这么隔着一道城墙对峙起来,相比燕国饶紧张,赵国士卒在赵括的带领下要轻松上许多。
他们已经席地而坐等待吃饭,就是这样的情况燕国人都不敢出城迎担
就连赵军士卒都看出来燕国人是铁了心的要坚守城池,既然他们坚守不出,反正到最后也是自己攻城,何不趁机先填饱肚子。
深秋的白昼异常的短,就在赵国士卒百无聊赖的时候,西边的太阳悄然落下山头,夜幕开始逐渐笼罩在大地之上。
赵括抬头看了一眼空,随即将所有将领召集到自己身边:“成败在此一举,你们速去各自调集麾下士卒,总算是歇了半,让他们打起精神来,准备迎接今晚的战斗。”
“诺,末将等人这就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