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明白,就算覃喜明口中的伍家并没有与匈奴勾结,自己也会坐实伍家与匈奴勾结的罪证。
匈奴为什么能够在赵国北境肆无忌惮的劫掠,全是因为他们随水草而安,居无定所的习性。
就连匈奴王廷都在随着匈奴人不停的迁徙,这样一种状态让中原人根本找不到与之决战的地方。
再加上匈奴所处之地无人熟悉,很容易迷失了方向。茫茫草原一旦迷失,最后只能成为草原的养料。
所以每逢匈奴扣边,赵国只好紧守关隘,而不选择北上与匈奴决战。
但是有了覃喜明这个人,一切就变得不同。在一个熟知匈奴草原的带领下,赵国骑兵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匈奴草原驰骋。
要知道现在的匈奴人与原始人无异,有的骑兵使用的弓箭甚至是骨簇,而绝大多数匈奴人都穿的是皮甲。在装备精良的赵国骑兵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不过此时尚未到与匈奴人决战的地步,且先将覃喜明纳入军中,带明年开春就可以在匈奴草原长驱直入,彻底解决这块顽疾。
就算是不能解决,也要将匈奴赶去秦国亦或是燕国那里,祸水东引方为上策。
雁门郡的守军将领赵挺得知赵括带一万骑兵前来雁门郡,早早就派遣斥候在雁门郡外数里守候。只要看到骑兵前进扬起的尘土,速速回转雁门郡报告。
等到赵括来到雁门郡的时候,赵挺率人早早的就在这里等候。看到赵括的身影,赵挺下马行礼:“末将赵挺见过马服君。”
“这北境苦寒之地,可是辛苦赵挺将军了。”赵括也下了战马,前后将赵挺扶了起来。
赵挺也是赵国宗族,只是与赵奢一样属于偏支远亲,虽然年岁长于赵括,但从辈分上来讲两人属于同一辈分。
赵挺此人没有赵奢那般的能征善战,守城有余、进攻不足,倒是一个极度认真负责之人。
赵贤看在宗族的份上,所以派他前来雁门郡防备匈奴。自己听到燕国异动的风声就回师代郡,防止燕国突然袭击。
赵挺在雁门郡那也是尽心尽责,严防死守匈奴入侵,根本没有给匈奴人任何的可趁之机。
其余那些诸如楼烦、襜褴、东胡这些族眼见北方大哥匈奴都讨不到什么好,渐渐熄了南侵赵国北境的想法。
只是不知道匈奴人为何不顾凛冬将至,依旧徘徊于赵国北境,迟迟不肯离去。
赵括在赵挺的房间听着他汇报这几日的情况,总算是摸清了北方异族这些饶动向。
他坐于主座之上,笑着道:“赵挺将军此举不错,我建议只要匈奴来攻,就让士卒们燃起烽火、紧守壁垒。只要守到冬,匈奴人自然就会退却。”
赵挺有些为难,他期期艾艾的道:“士卒们现在已经有所怨言,是某就会守城,一点没有赵国人积极进取的样子。”
“不过是一些士卒私底下抱怨而已,赵挺将军何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