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每到月中时,在山下隐居的百姓,便都有人去庙里上香拜祭,祈求神女能保护潜龙山一带,风调雨顺,百姓能安居乐业。
潜龙山麓的百姓,对神女亦是无一深信不疑。
十多年前,书生和他的叔叔,一个模样平凡的老头儿,以及自幼跟在他身侧的一个书童,百年到此地隐居时。
书生得空时,也常常带着红烛祭品,山上拜祭。
老头儿叔叔曾跟书生说过,多拜拜神女,也许大家都能安定的度过一生。
从潜龙山麓,要上到山顶处的神女庙,是有些路程。
虽说从山麓的某些地方,也许能隐隐瞧见山顶神女庙庙檐一角,那也不过是隐隐。
切莫常言,望山跑死马,上神女庙的小道蜿蜒崎岖,不好走。
山高路远,从山麓前的草屋,辞别了他叔叔后,书生便开始出发,已经走了有大半天的时间。
他望了一眼四周,眉头微微皱起,长吸了一口气,“走了许久,肚子有些饿了,不知附近山间里,可否有能充饥的山果。”
平时生活起居,书童都会一一安排好,虽然书生也不曾闲着,但书童总会拦着他。
书生是少爷,所以,家里的大小事务,不让他做这,也不让他做那。
叔叔和书童自然护着,倒是让他不自在。
“哦,对了,背篓里还有些干粮,到附近的溪边,打些水来吃些。”
书生突然想起了什么,他转身,翻看竹篓里,竹篓里果然还有一张大饼。
是出门前,叔叔给他准备的,虽然有些凉了,但总不用挨饿。
拿着盘子一样的大饼,他笑了笑,暗自说道:“要是他在,这张大饼,还能留到现在,早就成了他肚子里的消化之物了,他这副模样,十多年过去了,除了长了一大截个头,其实倒是没有什么变化,精瘦的精瘦的,依然如此能吃。”
书生说的是书童。
书生家的书童能吃,整个潜龙山麓都是知道的,虽说整个潜龙山麓延绵百里,其实也就不过十余户人家,住的也不是很集中,离书生的草屋最近的,都有好几里地。
书童倒是不怕别人笑他,除了干活,他整天都会陪伴在书生身边,即便是干活,也不会离书生很远,定是要在眼睛可以看见他的地方。
书生不知所以,听叔叔说,书生小时候,便因书童的疏忽,险些另书生命丧火海。
所以,若无叔叔的吩咐,书童自然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书生的。
书生心中也是非常纳闷,这次,书童竟悄然无声的离开了。
说起吃,书生自然是比不过书童的,但是,从早上出发,他已经走了许久,此时,肚子咕噜噜的直响。
他指着肚子,笑道:“知道你饿了,也不至于如此反应,行吧,只能委屈了你的脚兄弟了,再走一段山道了,刚才路过弯道,远远地,便见前面有座三丈余高的飞流瀑布,定然有一条不小的溪流,打些水来。”
书生侧耳细听了一下,流水潺潺,从不远处传了过来,他呵呵笑道:“听着声音,应该不远,不如到那边休息,也好泡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