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春江水暖(2 / 2)武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时,从青海来西城考察选址的人,没有一个是西城本地人,哪里知道这些呀。

要说,如果仅仅是给生活上带来不便也罢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院从一般职工到领导层都发现,这几公里的大坡造成的交通不便,让曙光研究院是“藏在山中人不知”。都搬来许多年了,西城人对曙光研究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冬天快来的时候,这个单位的人要拿着麻袋到市里买过冬的白菜”这样的认知中。

由于是部属科研单位,曙光研究院跟西城市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很少打交道。朱墨经人介绍与张智刚认识的时候,还以为曙光化工研究院跟西城的许多小研究所一样,租几层办公楼就挂上了研究院的牌子。

与张智接触一段时间后,朱墨才了解了曙光研究院的背景和实力。

结婚后不久,有一天张智下班一进家门就对朱墨调侃道:“今天院里被封山了。”

“封山?怎么回事?”

“不知道院里什么事跟电信局搞僵了,今天全院的电话都不能用,里面打不出去,外面打不进来,全院只有院长一个人有手机,这下可好,每个部门有事都去找院长借电话用,大家就说被封山了。”

原来,研究院的这些知识分子们,天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从来不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来往沟通。可是,经常会有这个部门的来说,有个活动需要研究院赞助一下;那个部门的来说,有项工作,研究院要出几个人……所有这些要求,统统都被研究院挡了回去。

结果就是,人家随便找一个什么理由,就会断你的水,断你的电,断你的电话线。

…………

正因为有过这些感性的认识,朱墨对“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个题目就格外感兴趣。她想了解一下,曙光研究院如何走出去!

第二天中午,孩子在客厅里玩,朱墨和张智在厨房里一同准备午饭。抽油烟机轰轰地响着,朱墨扯着嗓门把编辑部编前会上的情景描述给张智听。

饭桌上,在朱墨的启发下,张智不经意地谈到一些相关的人和事,把一个新闻线索清晰地呈现在了朱墨面前。

正如朱墨预料的那样,在国家出台这项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久,化工部就先于地方部门,将此项工作在所属各级各单位推动开来。

曙光院按照部里的要求,逐级开会,号召全院科研人员,克服困难积极“下山”去,深入市场、深入企业,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延伸研究院的科研触角,去寻找经济生活和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此为基础,确定研究院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方向。

这些,对从事新闻工作的朱墨来讲,意义可是非同一般。她按照张智提供给她的线索,找有关科研人员谈“下山”的经历和收获,找研究院有关科室的领导了解政策导向,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一点一点地丰富着稿件素材。

一周后,一篇以反映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通讯《走出“山门”“下海”去》,在西城经济报头版头题的位置刊出,引起了西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曙光研究院进行调研,并现场办公,为曙光院解决了一系列困扰多年的发展环境问题。

这篇通讯,也让朱墨获得了当年的省级好新闻二等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