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日峰上,日照的残辉拉得老长,七月的暖风偶然间夹带来傍晚的微凉,掠耳拂面,让人不禁有心旷神怡之感。
裴莘渔闲步穿过稀松的人群,凑到离逍遥台约两米远的位置,才算真正瞧清了这位澜音佛子的容貌。
这位身着白色僧衣的佛子看上去的确与她年纪相仿,隆准高额、眉清目秀,不说风神秀逸,面相却是极为好看的,至少与那老僧暮气大相径庭。
听他侃侃而谈、吐露佛经,虽不是至言妙语,也让人心神通泰。
当然了,对裴莘渔这种只看听过片语佛言的人来讲,她来逍遥台,纯粹是为了陪卢绾过来闲转,顺便再瞅一瞅这位身份尊崇、被不少人猜测为转世佛陀的年轻佛子,究竟是怎样的一号人物。不过,也的确不虚此行。至少从现在来看,这位佛子,还是有些门道的。
卢绾还在离逍遥台稍远的地方和韩庶郎情妾意、打情骂俏,裴莘渔则是痴痴然站在逍遥台下听了约莫一炷香的辩经,不知不觉更陷入了失神忘我的空灵之状。
等着裴莘渔从迷离中回过神来,突然看到那位已经辩完经、与李念芝施礼谢别后的澜音佛子,好像有意地朝这她这边缓缓转过身来,带着身后掩映的漫天晚霞,朝她移步走来。
裴莘渔左顾右盼,仓促间又跟那佛子对视了一眼,瞧着他眼中带有寻找意味的眼神,隐约意识到那位佛子可能是来寻自己的时候,裴莘渔的心突然间有了一阵惊悸的慌乱。
这种感觉很是突兀,照理来说她与这佛子根本就不认识,可为什么会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难不成,是书里所说的前生之缘?还是,被不知名的仇家寻到洛黛山来了?
裴莘渔天真的胡思乱想只持续了数息时间,就在她还徜徉在幻想之时,那个澜音佛子,已经跳下逍遥台,站到了与裴莘渔仅隔半米距离的地方。
周围站着的稷宫学子退身让开了一条过道,只有裴莘渔还呆在原地不曾动弹。
照理来说,作为洛黛山的主人家,裴莘渔即便不让路承礼,可最基本的颔首施礼也不应该少。至少不该像现在一样,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显得有些不识礼数。
不过澜音佛子既没有怪罪之意,也没有即刻转道离开,而是合掌朝身前的裴莘渔施了一个佛礼,然后语态平静地向裴莘渔问道,“这位女先生,可否借手上铃铛一看?”
裴莘渔轻张着嘴,眼前突变的景画与识海所幻想的情景还未重叠起来,猛然间听到“铃铛”二字,倏地反映过来,有些诧异地看向眼前这位高了她约莫半个头的年轻佛子,“啊?哦,当然可以。”
这其实算不得什么过分的要求,她裴莘渔“衔铃而生”的消息在洛黛山不是什么秘密,从她出生起,这则“秘闻”就在汶溪郡城传得神乎其神,便是入稷宫,也被文太琨这个山长寻过来瞧了一眼。只不过这个连铃珠都没有的铃铛,这么些年来既无声音、也无奇异,让周围好奇的人早已淡忘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