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午的时间,专辑销量已经快要达到二十万了,不过看来今天一天是不会达到五十万销量了,一天破黄金专辑还是有点勉强了。
尽管如此,这销量也很喜人了,夏雨决定,今晚举办庆功宴。
赶紧预定了离这不远的小红楼,坐车过去很快就能到,因为参加庆功宴的小伙伴人数不少,除了几个家里实在有事去不了的,其他人都去了,加起来将近一百号人。
夏雨直接包场,幸好不是周末,再加上夏雨的关系,否则还真不好包场,毕竟小红楼还是非常火的。
安排好了几辆大巴来接送大家过去,芳姐考虑得还是很周到的,下了班,众人收拾好出发。
藏身于徐家汇公园的小红楼,曾是“百代唱片公司”的旧址,百年之后,这里变身为一间西式融合餐厅,不变的是这里大气和优雅。来这里办年会聚餐,既有氛围,又是满满海派复古腔调。
古典家具,实木装饰,欧式壁炉仍然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原来的洋房格局丝毫未变。置身其中,你仿佛化身为这里的主人,在自己的私宅客厅中宴请你的客人。
小红楼的二、三楼,是一片可供租赁使用的商务功能区,最大可容纳100人。
包场的价格大概在3.5万左右,另外这里还提供音响、投影仪、幕布等设备,完全满足你的各种年会需求。
其实对于夏雨来说,这个地方并不贵,不过工作室的不少小伙伴特意推荐了这里,觉得环境很好,挺有小资情调的,所以夏雨也就征询了大家的意见,选了这里。
高兴当然也没什么意见,再来也不是他做东,小红楼他以前上学的时候有所了解,不过人均四五百的消费让他望而却步,没有去过,还是很好奇的。
到了地方,众人下车进入小红楼,环境确实很好,复古回忆满载的红色洋房,幽静怡然,很有格调。
因为包场的原因,里面没有其他顾客在,厨师早已经准备了不少食物。
这家店主营的是西餐、法餐和西班牙菜,特色的菜式有:T骨牛排、西班牙海鲜饭、黑松露蘑菇汤、香蒜大虾、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低温牛舌、吉拉多生蚝、墨鱼汁饭、香煎带子、冷切拼盘、特色红楼温泉蛋、香煎鹅肝配树莓芒果酱及脆面包、自制烤鸡配红坚果酱及时蔬、烤羊腿、奶油蘑菇汤、龙虾、混合生菜配以牛油果及烟熏鸡肉、安格斯菲力配食蔬及红酒汁、香煎大西洋鳕鱼配时蔬、栗子熔岩蛋糕配冰淇淋。
因为一起来的小伙伴人不少,将近一百人,厨师们早就开始准备,一些冷盘、水果、甜点已经摆上了餐桌,比较耗费时间的餐品也早就开始制作。
众人迫不及待开始落座,开始品尝菜肴。
高兴尝了一下特色凉菜温泉蛋,下面伴有土豆泥、烤菌菇和火腿片,摆盘考究,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感觉自己学到了一手,以后可以自己尝试着做一下。
服务员开始过来询问大家牛排需要几分熟,高兴要了七分熟,很多人喜欢原汁原味的那种口感,有的牛排甚至还半生不熟,带血丝的那种,高兴是不太喜欢的,所以选择了七分熟。
很快牛排做好了,服务员还帮忙切好,吃起来肉质鲜嫩,感觉还可以。
接下来高兴又尝了墨鱼汁饭,做得很地道,国人吃饭要求比较烂熟的米,老外比较喜欢夹生的感觉,吃起来口感还是别有一番风味,里面配的海鲜都是很新鲜的,贻贝、蛤蜊、鲜虾营养丰富,总之挺让高兴满意的。
来都来了,高兴也不放过其他的美食,很多菜都品尝了一遍,香蒜大虾、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香煎大西洋鳕鱼配时蔬等等都没有放过,感觉确实做得很好吃。
感觉西餐比较讲究食材,追求食物的口感,搭配上也缺少变化,没有中餐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高兴还是比较习惯吃中餐。
当然,隔段时间吃一次西餐,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享受,毕竟也是各有千秋。
之后高兴还尝试了两款糖:蘑菇汤和芦笋汤。
这两个汤味道都很浓郁,高兴个人更喜欢蘑菇汤,味道比较鲜美。
饭后甜点选了栗蓉熔岩和拿破仑,暖暖的栗蓉不是很甜,配上百香果味的冰激凌个人很推荐拿破仑的淡鲜奶不甜,起酥饼淡淡的咸味,配上几颗小酸果味道也是绝妙的。
感觉女生应该会喜欢这里的甜点,来喝下午茶的女生肯定不少,以后妹妹要是来魔都上学,到时可以带她过来喝下午茶。
吃完饭,大家开始在小红楼内参观游玩,虽然现在已经是一家经营西餐的餐馆,但之前的很多设施还保留着。
和高兴前世的地球一样,这里也是“第一张华夏制造”的唱片地,也是国歌的创作地,这里就是华夏唱片业的发源地,真的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个地方。
甚至还可以在这里买到心仪的唱片、盒带、CD,都是比较有珍藏意义的东西,对于工作室的这帮小伙伴来说,这个地方明显非常合他们口味。
吃了又玩,大家还打开音响幕布等设备,搞了个卡拉OK出来,自信的小伙伴还开始K歌,甚至还唱起高兴新专辑的歌曲,也是没谁了。
高兴被众人起哄,不得已上台唱了几首歌,才被放过,接着老板夏雨也跑不掉,也上台唱了几首自己的代表歌曲。
作为工作室的员工,总算又领取了福利——免费听老板现场版演唱歌曲。
一直玩到很晚,才结束了这段庆功宴,众人在芳姐安排下,各自被送回家,高兴也被送到了公寓小区门口。
回了公寓,高兴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下,今天这一天的事情发生的真不少,感觉挺累的。
拿起手机插上数据线充电,已经快要没电了,之前看看还收到了不少消息,但是怕没电也没看,现在赶紧查看一下。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