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皇帝的帽子,接得起么?(1 / 2)唐晓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出来说话的都是谁呢?

翰林院、国子监的官员。

这些都是标准的清流,读圣贤书的,把儒家的那一套能用无数种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滚瓜烂熟地解释给你听。

最后非常自信地告诉你:要想天下太平,便要以圣道治国。

小皇帝你现在张口就要诛九族,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牛逼?

例如国子监祭酒、孔子传人孔贞运就在其列,另外还有翰林院的庶吉士刘之纶、金声这些人。

别小看翰林院的人,虽然翰林院的品级都很低,但在大明朝,入阁有一个条件,必须是翰林出身。

也就是说这些人未来可能都是内阁大臣。

崇祯定眼看去,翰林院和国子监这帮读书仔都出来了,其他大臣也左顾右盼,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样下去,必然是大半个朝堂都站出来反对了。

这个时候还不发飙控场,就晚了。

崇祯怒道:“什么叫万万不可!都卖国了!还万万不可!你们这样求情,是不是说你们和他们也有关系!是不是逼朕全部彻查!”

皇帝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上,把那些刚要冒头的大臣吓得心陡然一跳。

这个帽子扣得够大,谁都不敢接了!

本来还准备出来反对的,立刻打住了。

这明朝的文官实在不像话。

你以为他们真的是觉得诛九族太残忍影响了皇帝的圣德?

扯淡!

他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你有见过杠精真的去明辨是非的么?

还有这群东林人士,掌控欲实在太强,什么事都要反对一下,然后按照他们的来。

彻查是不可能的,万一真的查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出来了,到时候难道要真的换了满朝的大臣。

明末的文官没有节操又不是新鲜事,全部换血肯定不现实。

这又不是宋朝,大宋朝的官员冗长,什么职位后面都有预备,连宰相后面都有三四个预备的,给的钱又多,皇帝底气足,一言不合发配不在话下。

可大明朝真的不能一次性大批量换。

如果局面真的成了那个样子,到时候下不来台的是皇帝自己。

不可能彻查,为什么崇祯还要这么说?

这不就是在跟大臣们玩心理战么?

大臣们自己那点破事心里没点逼数么,他们怕不怕皇帝彻查?

当然怕!

虽然没有参与到八大奸商卖国,但尼玛贪污受贿,搞多人运动这些丑事可都不少。

而且北京城和南京城有不少达官贵人还有搞基的癖好,这要真被翻出来了,估计都跑去北京城墙上集体跳楼了。

皇帝的话说完后,大家就都安静了,鸦雀无声。

这种安静,让朝堂颇有些尴尬,大家心照不宣。

崇祯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看来这场心理战自己赢了,轻而易举就赢了。

他的声音重新恢复平静:“既然诸位没有什么异议,就按照诛九族来!”

所谓的九族如下:

一、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二、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三、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诛九族就是光诛九族以内的亲戚、姻亲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