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两万襄平军里面,还真有几个厉害的角色,一曰贾谅,二曰伦霖,颇有勇力,都是从两万大军中择选出来的遗才,武力堪比仙豆空间的白甲军士,还懂得一些带兵练兵之法,一问才知道二人祖都是边军战将,当校尉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让让吴宵疑惑的是,二人都是他没听说过的无名之辈,吴宵不知道的是,日后二人的儿子,贾范,伦直,日后都是辽东的栋梁之才,可见三国人才绝对不会只有历史留名的那些人,三国时期可谓是华夏历史最璀璨的时期,也是人才爆发的时期,未被史料记载的人才何其多也。
襄平军的待遇其实并不怎么好,这些选择当兵的青年,大半都是家里支撑不下去了,送到军营混口饭吃的,辽东给的那点军饷,也只够他们填饱自己的肚子,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这两万军士大部分都是光棍。
在这个时代,军人的地位其实是很低的,就是在百姓眼里也是一样,都是一群将脑袋别在裤腰带身的亡命之徒。
吴宵还是小看了他提高军饷的效果,他提高军饷的程度可不止让士兵们填饱肚子而已,而是直接提高了五倍,每人每月都可得三百大钱,也不用像以前一般交伙食费,吴宵是后世华夏军人出身,军中哪有吃饭还要钱的道理?吴宵给襄平军的伙食相当不错,饭菜管饱,每三日还有肉食供应,这在将士们看来,简直吃的比大户人家还好了。
按辽东如今的物价水平,每月三百大钱,有家的足可养家糊口,让一家三口不至于饿肚子,没家的只要当三年兵,攒下的钱也足够回乡娶个媳妇了,伍长待遇是普通士兵的两倍,伯长又翻倍,以此类推,最高的校尉,贾谅,伦霖二人,每月军饷都有一万钱,比县令也不差了。
其实在吴宵看来,这军饷还有些低了,但是原本襄平军就没有多少军饷,一下子提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日后再涨军饷就有些难办了。
将士们就不这样想了,受到如此厚待,全部对吴宵这个新太守死心塌地,又因为吴宵在军中实行了淘汰制度,每三个月都有一次大比,能者庸者下,将士们训练热情空前高涨,个个跟打了鸡血一般,光是吴宵给的待遇,就让将士们削尖了脑袋,盯着自己的伍长,伯长,也想弄个官当当了。
大军一扫之前的沉闷之气,加伙食供应的,襄平军迅速朝着精锐靠拢。
看着校场一片嗷嗷叫,吴宵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新兵营的那段日子,又看到两万大军如今都是自己的,一时间不由豪气大发,“两万大军,若是在那时,我也是个将军了吧。”
吴宵却还不太满意,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将士们体格和战力是有了,但身为革命军人,吴宵觉得这些将士们还缺少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信仰。
有了信仰的军队才是最可怕的,如今这两万襄平军还缺少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贾谅说这是因为军队训练不足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原因,但吴宵却不完全认同,他觉得这支军队缺少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军魂”,是为之血战沙场无怨无悔的信念。
简单地说就是这支军队没有信仰,只有有信仰的军队才能成为真正的铁血精锐。这里所说的信仰并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种点燃战斗欲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