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干啥呢!(1 / 2)两条泥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正在阴暗的小旅馆里勉强凑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起床的时候,那两个水稻专家已经离开了。

赵正昨晚想了想,如果只是为了育苗试验,其实他们可以自己开垦一块试验田。现如今农村的日子过得其实并不充裕。算起来,距离全面取消农业税还要等20年。这就意味着,每一亩田土,只要在生产大队登记过的,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份额缴纳粮食,也就是俗称的“交公粮”。

这个一定份额是多少呢?大约15%-16%左右。

比如亩产一千斤,交一百五十斤到一百六十斤。这么算下来,还有八百来斤的盈余,瞧起来挺不错,但其实事实上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首先,在80年代想要达到亩产量一千斤基本天方夜谈,距离超级水稻亩产1000公斤更是相去甚远。那两个专家们说的宜城种植的第二代杂交水稻亩产四百五十公斤到四百八十公斤也并不是平均水平,因为土地地势、肥沃度不同、加上化肥发展水平不高,甚至产量和承包户种植技术水平以及勤奋度息息相关。当地的水稻产量,平均下来,能有四百公斤就已经能让人做梦都笑醒了。

其次,除了农业税之外,还有一个缴纳项目叫“农业税地方附加税”。和正税不同,地方附加税看各地方的实际需要,以调节当地粮食使用。具体比例多少,由地方粮管部门说了算。

这两条是躲不掉的客观决定因素,但如果仅仅只有这两条限制农民生活条件的话,其实都还不算大事。毕竟按照比列来计算,宜城农民交完公粮以后,还有百分之75左右的粮食是自己能够支配的。

但实际上呢?

NO!

并没有这么多。

因为征缴基数并不是以承包户的实际亩产量来算的。

而是一个固定基数。

420公斤!

意思就是说,只有亩产量达到或者超出了420公斤,承包户们才不至于吃亏。但是如果当年条件不好,欠收,或者因为个人种植不善,又或者是分配到的土地较为贫瘠,那就吃大亏了。

赵正他妈曾经忆苦思甜的时候说过,交公粮最多的时候,每亩是两百三十斤谷子。交完之后,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赵正的三个舅舅胃口又大,全家当年最后几个月的口粮,都要从黑市上花钱去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哪个生产大队敢出来应承试验田的问题。

否则,祖坟怕是都要被队员们连夜刨掉。

国家起步,一穷二白是客观现实。在建国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的过程也总是限制于生产力的解放程度,改开以后,忽然从计划经济时代跳到半计划经济半市场经济的启蒙时期,总有一些问题有着根深蒂固的原因。但国家并没有放弃,否则就不会有20年后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决定。而全国人民生活总体向好,积极向上。绝离不开八、九十年代的那两代农民的艰苦奋斗和艰辛付出。

赵正站在一间五金店里,掂了掂手里的一把刚开刃的菜刀,把思绪从胡思乱想中扯了回来。

眼看离和大铳碰头交易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得有个充分的准备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