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柳暗花明(1 / 2)两条泥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正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走的时候,肩膀上多了个蛇皮袋。

这蛇皮袋本来是用来装钾肥的,就算装满了一袋子黄鳝,也有一股子肥料味道冲的赵正两眼发花。

临离开钱家的时候,都已经下午两点多了,钱瑞文还没有回来。眼看天空阴沉沉的,已然是飘了几片雪花下来。高金花和钱程两人站在钱家大门口,异口同声:“赵老师,再来啊!”

赵正哭笑不得,回头看着自己的外公钱得用坐在门槛上抽闷烟,脸色铁青着。

站在大马路上,赵正摸着口袋里还剩下的八分钱,有点何去何从的味道。

这八分钱,去哪也去不了啊!

按理说,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从过程来讲,本来应该是钱程供货上门,然后由专人点验,上称,批条,结账。可赵正是个西贝货,只能打落牙齿自己吞。

他看了一眼地上放着的那二十七斤重的蛇皮袋,总算明白了毕竟是娘家人,才能让自己吃这么大的亏啊!

这玩意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被盖,如果不尽快处理掉,今天晚上他都活不下去。

赵正寻思着哪里最方便处理,一转头,看见远处青山旁,雪花笼罩下的那座大高炉,心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全红水泥厂,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在五十年代后期被划归国有,目前姓“铁”,铁路的铁。这座水泥厂在当地颇有名气,效益也是蒸蒸日上。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时,地方工人月工资不过两百,普通铁路工人不过三百的时代,全红水泥厂就已经能发出三、五百元的绩效奖金来。

虽然后来国有企业改革,铁路减负把效益下滑的水泥厂甩给了私人,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当下的赵正。

他决定去碰一碰运气。

水泥厂的人有些钱,人有钱了就琢磨着一些没钱时候琢磨的事儿。比如吃好点,穿好点。俗话说,吃不过山野,穿不过桑麻。穿着咱先不说,就说吃这一块。自古民以食为天,自解放以来,人民温饱始终是个难题,粮食产量不高,副食品精加工不细。六、七十年代,人和猪抢食吃,到八十年代初时,仍有许多人还在吃糠喝稀。

不过宜城是个好地方,宜城所在的赣省也是个好地方。几千年来,少灾少难,人口最多时,曾占全国四分之一。物产不说丰饶,但够吃够用,自给自足没有问题。那时候,山上跑的,天上飞的、田里跳的、水里游的,都是吃的。

后来单位国有制,农村公有制。人们赚工分,搞生产,偶尔田里抓只蛤蟆,也成了改善生活。可水泥厂的小子们想到村头的地里找点吃食,却又变成了贼小子。偷摸着钓两条黄鳝,指不定能闹出一场大纠纷来。

再后来,进八十年代了,有单位的生活水平也跟着好了些,不用全靠拿着粮油本、副食本配给了,手里有余钱,能买得起肉蛋了,就也没人想着冒险去地里找吃的了。偶尔一些个半大小子捉几只青蛙,摸几个田螺,村里的人也都不当回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