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行刑(2 / 2)金圭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几人哀嚎不断,蒋冕被判的是绞刑,看着几个人的惨状,脖子上套着麻绳的他心中竟有些许庆幸,自觉心态可笑,摇了摇头,便干脆利落的走了。

百官面色青白如同死了亲爹,可百姓却爆发出阵阵喝彩,引得百官和围观的读书人不住摇头叹气。

官员中有觉得刑罚过于残忍的,也有自身不干净而心有戚戚的,可百姓单纯的很,对他们来说,场上是谁没关系,关键是凌迟这场面并不多见,既血腥又刺激,比什么说书唱戏相声杂耍,还来的精彩,他们自然要大声喝彩。

杨廷和等人到底还是受了三千六百多刀才死,锦衣卫怕他们死的早,还特意上了参片为他们吊命。

谋逆一案事了后,大明朝很快迎来了两场喜事,一是册封淑贵妃江氏为皇后,二是册封皇长子朱载垊为太子。

接连两场册封礼,折腾的礼部尚书毛澄焦头烂额,上上下下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没人敢怠慢,实在是那帮厂卫不当人子。

江玉燕册封了皇后以后,朱厚照理政也不再回避她,反倒开始手把手教导,以图她以后好生辅佐朱载垊。

大明没有垂帘听政的先例,但局面至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朱厚照还是留了一手,为了防止以后太后专权,他派锦衣卫火速昭王守任和杨一清进京。自从杨廷和,梁储,蒋冕等人被处死,文官集团沉寂不少,他看明白了,毛纪就是个不中用的,压不住厂卫,失了平衡。

王守仁在平判宁王之时立了大功,但是彼时的朱厚照一心想要做大将军,他亲征之后没两天,王守仁就平了宁王,他很不高兴,直言让王守仁将宁王放了,由他朱寿大将军亲自率军平定。

王守仁接到消息也是懵了,真就和五雷轰顶一般,他实在不能理解皇帝的脑回路,这是什么操作?

想到这件事,朱厚照就脑仁儿疼,那安边伯许泰几人真是和饭桶一般,就让一个文官立了功,他们就那么喜欢让文官骑在头上?

本来好好的,宁王一系磨刀霍霍上百年了,谁把他们当盘菜了?由他朱寿亲自平定,是多么完美的武功,怎么许泰等人就不能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宁王也是,连个王守仁都拖不住,废物啊!

最后还是王守仁上书将功劳归给了“镇国公朱寿大将军”,这事儿才罢。

虽然朱厚照因为此事不待见王守仁,但是王守仁的本事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人才,现在这种境地,当然要留给自己的儿子了。

杨一清是前任内阁阁老,已经致士,其人曾任三边总制,长期主管兵事,从马政,负责边疆防御的巡抚,朱厚照南巡时也没忘记拜访他,是真正的股肱之臣。

朱厚照想了想,又添上了王琼和毛纪的名字,王琼是难得的和杨廷和不对付,并未收受朱宸濠贿赂之人。对王守仁有提携之恩,不管是漕政,户部,兵部还是吏部,工作都勤勉干练。这样的人也应提拔。

杨一清,王琼,王阳明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迅速提拔。

杨一清被召回任户部尚书,加文华殿大学士,入见后加太子少师,为内阁首辅。

王琼任吏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

王守任资历略浅,朱厚照也不好太过,只由原本的左佥都御史,提为左副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朱厚照告诉江玉燕,这几人便是他为朱载垊物色好的辅政大臣,其中杨一清年迈,王琼因为和厂卫走的近,在士林非议颇多,若是王守任在辽东能有所作为,不要吝惜提拔,日后也好让其担着教导朱载垊的担子。

江玉燕倒是有些惊讶,她没想到朱厚照对王守任如此看重,毕竟当时南巡时,多在朱厚照那里听到他对王守仁的不满之语。

朱厚照失笑:“做皇帝不能光凭自己好恶行事,王守仁不但无错反而有功,朕未能赏罚分明,已是有错,此番也是补救,这样的人物,该为我大明效力。”

江玉燕这才明悟,叶蓁蓁的记忆中,这位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王阳明,确实是一位圣人。

大明正德十六年四月一日,正德帝朱厚照于豹房内驾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