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下午未时三刻,王曾便带着中书拟好的旨意来到了垂拱殿。同行的还有吕夷简和晏殊,这是赵祯的意思,招三位宰相前来单独议事。
宋朝皇宫正殿是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大庆殿之南是紫宸殿,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地方,每月朔望的大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各国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
而垂拱殿则位于大庆殿西侧,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
三人拜见后,赵祯先让王曾将拟好的旨意呈,看过之后,盖了玉玺大印。此印一盖,任命正式生效。
“朕初掌朝政,朝中大事还需三位宰相多多辅助。”
盖打印后,赵祯开口道。
“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人异口同声般回道。
“嗯,朕相信你们。”
赵祯满意地点头,而后又道,“晏相,你初入中书,有事不明,需向王相和吕相多多请教。王相和吕相,你二人乃老成之臣,也当多提携后辈。”
“臣等遵旨。”
晏殊三人领命。
有了赵祯这句话,晏殊在中书也站稳了,不可能遭受排挤。
“朕既然已亲政,自然要有新的气象,朕决定对地方官的任期做一番调整。目前地方主官知州知县等,任期太短,虽朝廷规定任期为三年,但许多地方主官常常不到两年便已调任或升迁。此中弊端甚多,一则不利于官员推行政策,形成政绩,造福百姓;二则对地方亦多有折腾,常常是前官政策刚实行不久,新官到来又推行新政策,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亦对百姓生活造成不便,甚至是损害。对此,三位宰相有何见解?”
赵祯又开口道。
自从重生觉醒系统后,他脑海中便多出了有关宋朝的记忆,此前也有多番考虑,决定以此点为开端,整顿朝政。
因为这一点对官员伤害最小,不会遭遇大的反弹。
此时,历经太祖、太宗和真宗三朝,大宋已经有了“三冗”问题,且相当严重。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但这三个问题积弊已久,每一个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赵祯只能避重就轻,先从简单的地方着手,一步步推进改革。
王曾三人互看一眼,吕夷简第一个起身开口。
“官家,此问题臣亦有察觉,改进之法无外乎增加官员任期,限定官员调任的最短任期,只是从地方到中书,中间环节驳杂繁多,极易出现问题。而且官员任期几何,最低任期又如何定,也是需要细细商定。”
吕夷简一番话说得很漂亮,但仔细一分辨,却等于什么都没说。
问题就是这些问题,谁都看得出来,但具体的解决之法呢,没有。这就是个老狐狸,行事圆滑,太极推手玩的顺溜。
“王相,你的看法呢?”
赵祯不置可否,看向王曾道。
“臣的看法与吕相大致相同,这个问题在太宗时期就已经着手解决,但却一直没有真正解决。臣以为,这其中的缘由,应是监察不严,因而容易出现空档,而钻空之人升迁或调任之后,又没有追责的条例,最终不了了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官场风气。”
王曾分析道。
“嗯!”
赵祯点了点头。
王曾的话还算有点东西,比吕夷简强一些。
“臣以为想解决这个问题,需建立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对官员升迁、调任和贬黜做出严格的规定。”
晏殊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