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纪纲颇为心急的张望着城门处,大和尚这个军师说什么要堂堂正正先声夺人,纪纲心里却怀疑把事情办岔了,恐怕已经大大得罪了西平候沐晟。
要不然,为何至今无人来迎?
果然,一行人等了老半天,别说西平候了,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出来搭话。
纪纲便派人去问城门兵卒,得来的却是“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
纪纲鼻子都被气歪了,好一个西平候,竟然敢耍装聋作哑这一套,这不是在打燕王殿下……不对,是打皇帝陛下的脸么!
纪纲怒火攻心,当即就想上去抽那几个兵丁一顿好泄愤,岂料他刚刚催动马的时候。
“回来,急什么?”
一句轻飘飘的话,便让纪纲停了下来。
说话之人正是姚广孝。
姚广孝,法名道衍,江南长洲人,十四岁时剃度出家为僧。洪武年,皇帝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自认通儒了得的姚广孝却名落孙山,没有被授为僧官,只落下一个安慰奖得了一件僧衣。
这件事,对自负甚高想要一展平生所学的姚广孝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打击,只好黯然离京。
途径北固山时,姚广孝越想越不忿,做了一首称得上反诗的诗词《京口览古,同行的僧人宗泐说这岂是出家之人该说的话,姚广孝却笑而不语。
打击归打击,姚广孝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这一等,就是十六年。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姚广孝因此事结识朱棣,并且相谈甚欢……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驾崩,朱云文前身登基,姚广孝立即极力鼓动朱棣起兵靖难!
如今,奉天靖难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朱棣入主京师登基为帝,而姚广孝也成了朱棣亲自任命的僧录司左善世、资善大夫、太子少师、“黑衣宰相”。
纪纲之所以在姚广孝面前那么乖巧听话,实在是因为人的名树的影,姚广孝不仅身负通天彻地之大才,也极得朱棣信任,可以这么说,姚广孝所提出的建议方略,朱棣还没有不照此行事的先例。
所以,纪纲对姚广孝可谓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过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个胖子,这胖子在马车里听到两人的动静,干脆钻了出来,要死不活地询问道:
“师傅、纪纲,怎么回事啊?”
纪纲同样不敢怠慢,此人虽然是个为世人所轻视的大胖子,但他的身份极为尊贵,只见纪纲赶紧告了一声罪,才和胖子解释了一番。
胖子闻言,楞了一下,却没说什么,只是恭敬地朝姚广孝问道:
“师傅,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姚广孝微微一笑,很是淡定地说道:
“我们从京城一路辛苦到此,世子却能咬牙坚持下来,老衲对世子真是刮目相看啊!至于下一步,世子认为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