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川都(1 / 2)火必火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遇川都误终生,从此烟火满人间。

离开拉萨后,荀文径直飞到了著名的天府之国:川都。

《蜀志》说这里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今天的川都人,大多是明末以来迁入的移民,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方言习俗,在这个包容的城市里交融,用多元的养分相互滋润,交织出欢快的城市基调,把富庶的小日子过得实实在在,又热热闹闹。

所以川都最是烟火,最是人间,最适合放飞自我,吃喝玩乐。

荀文在前世就对川都很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它浓厚的历史文化,也因为它的“吃喝玩乐”。

说起吃,川都火锅自然闻名国内外,但它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美味的小吃,如冒菜、凉糕、糍粑、冰粉、甜水面、钵钵鸡、老妈蹄花、狼牙土豆......

一周之内,可以叫你每顿都不重样。

荀文在一个小巷子里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了一份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在这里,掌勺的老板问都不消问,就知道来客的习惯,多放葱花或是不要香菜,摆干碟还是油碟。

四川话把这样的小店叫做“苍蝇馆子”,非用餐时间,让人觉得馆子里冷清得只能拍苍蝇,谁知一到饭点,食客们宁愿站着也要来吃,火爆程度超出想象。

荀文是第一次来,所以和一位食客点了份一样的钵钵鸡,坐在小店里,听着入耳的谈笑声、吆喝声,再吃两口香辣爽口的鸡肉,忽然觉得这才是生活。

花了一天时间,荀文在川都出名的美食街不停游走,直到有些撑了才回到酒店住下。

第二天,荀文开始体验川都出名的茶文化。

川都的茶馆很多,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朝末年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则有454家,几乎每条街都有茶馆。

而且“无论哪一家,自日出至日落,都是高朋满座,而且常无隙地”,生意好得让人不敢相信。

荀文特地找了一家当地的茶馆去喝了杯下午茶,发现川都的茶馆很有风格。

它们不是高桌长凳,正襟危坐,而是摆矮矮的竹靠椅,让人懒懒地挨进去。

紫铜壶锃光发亮,盖碗也自有特色,连堂倌跑堂添水的功夫,都教人看着就舒坦。

而且荀文还看到茶铺里有卖零嘴的,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各类人穿梭来去,热闹非凡。等喝口茶润润嗓子后,茶馆的茶客们就会摆起龙门阵(聊天)了。

诸如时事新闻,奇闻趣事,家长里短,都可以拿出来摆一下。

摆着摆着,彼此的情况大家就都知晓了,以后谁有个什么需要帮忙的,喊一嗓子就有人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茶水之间流动起来。

荀文在一旁看着很是新奇,时不时也凑句话进去,年龄大些的茶客见了荀文,也愿意搭几句话。

后来荀文甚至听到他们谈到了自己,说是什么“人才”、“夏国的天才”,还说“自家的女儿一天到晚在耳边叨叨他”,荀文听了笑笑,倒不接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喝完茶后,荀文又在川都的商业街逛了逛,为老爸老妈和妹妹荀然买了些礼物。

夜里回到酒店,荀文一身疲惫地洗了个澡,然后躺在松软的大床,拿出手机发了一条长长的v博:

奔跑的时候不代表你快,散步的时候也不代表你慢,不要让脚步跟不灵魂。

初来川都,就感觉到了浓浓的烟火气,这里的美食和茶水算是一绝,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川都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他们将慢生活过到了极致,过出了一种美感。

他们可以一下午什么也不干,就是在茶馆喝一杯茶,和其他的茶客一起侃侃大山,互相调笑几句。

他们也能三两成伴地一起去寻找深巷里的美食小店,然后坐在店里喝着小酒,互诉心事。

生活也许还是慢的好,否则身边的风景总一不留神就与你擦肩而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