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人听后也不怀疑,一个人去了。
一夜无话,天亮启程。
经过昨夜一番折腾,使团上下更加小心翼翼。即便是白天,赵大人也在长公主马车周围增加了侍卫人数,以防不测。
一路向东,一路舟车劳顿,所幸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
转眼,从都城出发已经过去一月,不出三日,使团就可抵达两国边境。
越往东,天气愈渐暖和,使团心情为止振奋,不待下令,纷纷加快了行进速度。
转天,队伍已经能够远远的看见边境线。
边界线其实是一条河流,河流自北向南,将开明国和巴国天然分开,河流以东,即为巴国领土。
河流之上,架了一座木桥,两边桥头分别挂有开明国和巴国的旗帜,权当着国门的意思。
待使团队伍渐渐靠近河岸,西侧这边桥头,出现了一列身着巴国礼服的人群,显然,他们是巴国的迎亲官员。
堂堂开明国以强示弱,主动遣送身份尊贵的长公主和亲,巴国自不敢怠慢,按和亲礼制,早早跨过木桥,恭候在开明国一侧。
开明使团靠近,停车下马,典客赵大人领队在前。巴国使团领队的典客赶紧迎上。
双方一番繁琐的外交礼仪过后,开明使团一分为二,先前五百人的队伍,只剩下五十人,其余人等已经完成了护送使命,将驻守在此,等待使团自巴国返回后一起回程。
巴国的贺寿使团也完成了使命,和巴国迎亲使团合一,组成了更为庞大的迎亲队伍。
却见开明使团当中,必须留守在此地、从小伺候长公主的一众侍女早已哭成一团。长公主此去巴国,一旦跨过眼前这座桥,此生恐怕难以再见。
此时的长公主,按礼制不得以面示人,兀自在马车里凄凄艾艾地哭着。
出嫁姑娘哭是笑,落第书生笑是哭。
众人如是想,长公主此时如此悲伤,想必是饱含着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吧。
一应事了,众人护送着长公主的马车缓缓驶上桥头,木制的车轱辘碾压在木桥上,吱吱作响,和着桥下奔流而过的河水,飘向远方。
此时有阳光洒下,腊月十五前后的冬日竟然有了几分暖意,让这些饱受冬雪之苦的开明使者,心情也随之敞亮了不少。
至车马悉数过桥,两国之间的交接才算完成。也直到这时,典客赵大人紧绷了一路的神经才敢稍稍松弛一些。
和亲使团一旦进入巴国境内,长公主的安全则自然交由巴国负责,若有意外,大王自会问罪巴国,和他这个外交使团的最高长官关系不大。
虽然过了边境,但距巴国都城,也还有一月的路程。队伍稍作整顿,即刻启程继续向东,取距巴国都城最近的路线而行。
一路所见,一片荒凉,巴国土地贫瘠、物产不丰,果然不虚。
转眼又是半月,一路相安无事。
队伍翻过一个山坳,取道东南向折行。
又过了数日,队伍一路前行,所见人烟渐稠,意味着距巴国都城不远了,而使团的安全,也就更多了一分。
这日黄昏渐近,队伍选了一处宽阔地带,靠树林边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腊月时节,酉戌之交,天色即暗。
一番酒足饭饱,一众人等早早歇息,只待天明加快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