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劫杀与劫狱(2 / 2)涂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马车直接驶到通明殿外,由廷尉带来的那一队随侍搬进通明殿,通明殿里,张丞相早已经翘首以盼很久,司寇见过皇上,打开其中一份记录着审问记录的几个箱子,将它呈现给皇上看:“皇上,你看这就是臣昨晚整理出来的昨天的审问记录。”

“好好好,辛苦爱卿了。”皇上连忙让司寇将那些重新整理抄录过的审问记录拿给他看。

司寇让廷尉带来的随侍将那些箱子一个一个抱着,排着队传给皇上身边的内侍,皇上看完一个箱子里的再呈上另一个箱子里的给他看。

看完之后,皇上合上最后一个箱子,看向司寇:“司寇,有了这些,朝廷十年无忧了。”

张丞相在一边很着急,他对皇上说到:“皇上,臣是否可以也一观?”

“皇上说到,众位大臣们也都看看吧。”他身边的内侍将那些箱子纷纷交给座下的大臣们,大臣们打开箱子,也不论顺序了,将那些审问记录拿出来看,看完就相互交换,如此一番折腾,也到了正午。

张丞相放下手中的审问记录,呼出了一口浊气,幸亏他这一次选择阵营选择的对,皇上他们已经审问出了这么多的东西,果然九卿一插手,就没有什么事情不行的吗?张丞相在心中想到。

其他大臣也放下手中的东西,彼此相互看了几眼。

这一次的事情,信息量有点巨大,虽然这是他们早就预料到的,不过他们其实并不怎么参与朝廷中的事务,是皇上的直属属官,也就是皇上的人,平时也是只听皇命听从皇上的命令做事而已,朝廷的事情一般很少过问。

这一次科举舞弊的事情,朝廷抓了不少官员,他们是皇上的人,忠心无需质疑,所以现在还可以站在这里,但是那些被抓走的官员他们是真的不知道竟然会有那么大的问题。

可见朝廷积弊也是真的很严重了,皇上这一次也有打算让他们来替换这一次贪污舞弊被抓的那些官员的官职,所以现在才让他们在这里,让他们参加了这一次皇上与张丞相和九卿们谋划的计划。

大牢中,已经不分天牢或地牢,牢中总是有着伤者,是被用刑审问所至的,天牢的官员伤者少一点,因为关在天牢的人普遍身份比较尊贵,所以天牢里受到刑讯审问的人比较少,大多还是客客气气请去询问,地牢里因为无关紧要的官员比较多,虽然他们之中不乏世家出身,勋贵之家的人,可是她们的官职实在是混的无足轻重,又有一些被他们查出来在今届科举舞弊案中牵扯比较大,才被用了刑。

用刑也分三六九等,有些重有些轻,像那些已经查出来罪名,经过皇上同意的,一律不再留手,只要能够问出来东西,最后人又不死,当然也不能做的太难看,人也不能残了,出来治一治还是会好的,但是行刑过程中,受的罪就比较多了,有的是让人难受,让你招供,但是却对身体伤害免疫看起来那么大的刑罚。

牢头们浸淫牢中刑狱多年,从代代的狱卒手上传承下来不少牢中刑讯的本事,一招招的用在哪些官员身上,那些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世面官员们怎么可能招架得住,有不少人都招了不少东西,至于那些在暗地里藏着没有开口的,他们一时问不出来,也不着急,一时半会他们是出不去这个牢狱了。

可是让人想不到是,居然会有人来劫狱。

在司寇将审问记录整理完交给皇上过目过目那一条晚上,天牢里的一间牢房有人来劫狱,牢头狱卒们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抓人,审问人,将那些官员好像什么玩意一样的侍候着,这样他们开始轻浮了,心里开始放松警惕飘飘然,导致今天晚上有人来劫狱的时候,竟然没有做到多少准备,来的黑衣人很顺利的打开了天牢牢房的门,扶出了一个满身伤痕,胡须斑白的老人。

他是中书省的内吏令,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长官内史令从一品,副长官为内史侍郎正二品,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从二品。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中书省的内吏令今年已经七十古稀了,可是依然不退位,也是以司徒已经七十古稀为由,并不退位,他也不退位,皇上也奈何不了他,因为一来他身体确实健壮,老态龙钟了,但是神完气足,走路虎虎生风,说他能打死一头牛虽然是夸张,但是也没有人不会相信,所以中书省内吏令的位置一直由他霸占着。

中书省的内吏令虽然不是直接起草诏书的人,但是却是需要经过他过目才可以起草诏令,这导致皇上治理朝政有着许多忌惮,这一次趁着廷尉将不少朝廷官员关入牢中,连内吏令也关进去了,皇上终于可以下比较重大的御旨,例如下旨让司马去抓了那几家诸侯。

来劫狱的人扶着内吏令,走到天牢门口,其中有拦截的都被他放倒了,因为招式比较老道,招招都是制敌先机,被放倒的人很难再爬起来,说明有没有什么人阻拦到他,到了天牢门口,有人接应,但是天牢里的士兵也增多了,拼着背上中了两刀,黑衣人将内吏令叫给了来接应的人,然后和其他一起对付天牢里增援的士兵,等到看到内吏令被带走之后,他才和其他来接应的人一起脱离这里。

回程的路上,他撒下金疮药给自己背上的伤口,能够暂时止血,依照判断来看,伤口上没有毒,但是还是得要回去找大夫好好看看,他已经许久没有受过伤了,已经忘了找大夫看伤是怎么样的事情。

在京城的小巷中转了几圈,转进一个不起眼的小茅屋中,里面有一个老汉,这个老汉治疗金疮累伤十分出名,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大夫,因为寻找药草和四处出门行医,所以住宿的地方总是比较简陋,能够住人就行,毕竟不定明天还是什么时候,说不定当晚就有人来求诊,他就要出门了,也就不折腾。

他也是偶然认识这位老汉,知道这位老汉近期在京中,就来找他治疗了,来找他比去医馆找大夫好,去医馆比较容易留下痕迹被人追查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