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靠近权力中心的官职,也不行,高昇做官才这么点时间,就抱上了朱纨和李靖两条大腿,如果让他来到陈京城,靠近权力中心,还不知道会折腾出什么幺蛾子。
监察御史这样到处晃荡、监察官员的实权职位,更不行……万一自己人被他揪出来了怎么办。
最后,反对派统一了意见——让高昇当个县丞。
县丞这个官,是知县的辅佐官,相当于县里的二把手。沾了个副字,一切都变得很尴尬。而且县丞的职权,知县都有,权力重叠之下,副职往往会被架空,做成了什么事,功劳往往是知县的。
当初分配高昇去当副巡检,也是类似的思路,没想到那个劳年卿竟突然生病了,一病就是一个多月……
一般来说,只有比较发达的大县才会设县丞这么一个官位,小的县,只会设一个九品的主簿。
他们想让高昇去一个比较和平、安宁的大县。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这是个好差事。但对于有能力的人,雪中送炭、起死回生,更能显能耐,涨政绩。想要守成、更进一步,很难。
而且,这么安排,表面上看是非常善意的,一个副职,也不会有年轻、经验不足,无法服众的问题,中立派的官员也挑不出毛病,不会觉得这个官职辱没了高昇。
兵部的人虽然愿意留下一个人才,但不会为了这个去得罪太师的人。何况,少一个能人在军中,也少一个人和他们的子侄竞争。
最后,事情就这么愉快和谐地决定了——高昇出任青州宋原府澄江县县丞。
澄江县,那是有名的礼义之乡,百姓以农耕为主,该县相对富庶,安宁祥和,不在边境,没有盗匪,没有异族,没有叛乱,现任的澄江知县正值壮年,精力旺盛……这种情况下,高昇一个副手,还能搞出什么事?
就算他出了力,断了几个冤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那些不喜欢高昇的人感觉,这波应该稳了。
这些讨论,都只局限于吏部的公堂内。金殿内虽然肯定会说起海战、高昇和论功行赏的事,但下三品的小官升迁调动,还不值得放到金殿去讨论,讨论出了结果,给圣上批示一下就行了。
……
朱纨大发雷霆。
“混账!你立下这等大功,在兴州画下蓝图,可那帮昏官,竟然要让你离开军中,离开兴州!去做劳什子县丞!连个知县都不是!简直胡闹之极!我得上书抗议!”
高昇苦笑,道:“这是吏部和兵部的共同决议,圣上也给了批示,大人您对此不满……会得罪人的。”
朱纨瞪着眼,道:“得罪人又如何?我如今在兴州地位稳固,即使言官弹劾我,我也不惧。”
高昇摇摇头:“恐怕他们不会收回成命。而且兴州如今走上正轨,多我一个也不多。”
虽然高昇还挺享受留在兴州,看着财富值、灵能等数据蹭蹭涨的。可是朝中的敌对力量可不愿见到他继续在朱纨、李靖的羽翼下成长,让高昇离开兴州是一定要做的,朱纨即使上书抗议,估计也没用。
只能顺其自然了。
他们以为县丞就翻不起风浪?天真!
只要有一个超普通的升官游戏在,高大人做官,就从来不会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