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妹妹,这里是我给你和豆豆做的鞋,听大郎说你们熬辣椒酱站得多,这鞋底就做得软些,不伤脚。”
三秋看去,一筐鞋,一人足有十双,还绣有花边,想想就费了不少时间。
“我们做不过来就会花钱请人做,你怀着孕的人别老坐着做针线。”王三秋蹙眉,前些日子芽儿还送来好几身衣服给豆豆。
“没事,如今我也不下地干活,天天就在家里闲着,做不了还有我娘帮忙做的。”
她现在怀着赵柳两家第一个孙子,身子金贵得很,赵大也不让她干重活,只管在家里养着。
柳芽儿也是闲不住的人,给两家人做衣帽鞋袜,在家养鸡养猪,原本风雨飘渺的柳家,如今是六畜兴旺,就等着添人进丁。
有她好心送来鞋子,王三秋当然喜欢,拿起来狠狠夸奖一番,逗得柳芽儿黑脸微红。
“三秋,我跟大郎商量过,来年山上的地都种成辣椒,你看行不?”柳芽儿絮絮叨叨说着。
在山区,靠水平坦的好田都在山脚下,像柳家这样一直被人欺负的人家是争不到好水田的。
她家大部分土地都在山坡上,每年收些红薯玉米当主粮。
“当然可以,反正赵二哥也是需要辣椒的,恐怕还要让更多人种。”王三秋觉得将种植条件差的坡地改种经济作物,比单纯种粮食要收益高些。
“哎!这事你们跟赵二哥说就行,怎么问起我来”王三秋后知后觉。
“我们问过老二,他也说行,可我觉得还是问问你,心里才踏实。”柳芽儿见三秋也说好,这就放下心来。
她家的坡地面积大,也向阳,就是路远,每次从家里到地边得走半个时辰,而且山里还有野猪糟蹋粮食,到要收粮的季节,晚上还要跑一趟赶野物。
若能种成辣椒,那些山猪野猴也就不喜欢来糟蹋,收益也比种粮食高。
一眨眼就是年三十,除了惯例的置办年货,扫尘贴新,王家父女跟其他人家一样,都到自家故去的坟头上燃纸焚香,告慰亲人在天之灵一年安好。
这一次周围都是人,王三秋只能站在不远处看王大财做完一切,这才提着猪头供品回去。
晚上就是阖家年夜饭,柳芽儿回赵家,家里就只剩下柳如林老两口子。
豆豆一早被三秋赶回柳家去,吉盛新宅里只有王大财和王三秋两人。
屋角放着炭盆,客堂八仙桌摆着满桌子的热菜冷盘。
父女俩对坐着,王三秋替王大财斟酒,又给自己也满上。
此时四处都是噼啪的声音,那是性急的小孩子们已经开始放鞭炮了。
“爹,今年我们可赚了不少钱,你开心不?明年会有更多。”王三秋用小勺舀起一个鱼肉丸给他,笑问道。
“开心,当然开心。”王大财咧嘴笑笑,“三妞,过了今天,你就要吃十九岁的饭了,你……”
“爹,我知道,也该给你做五十大寿,你放心,一定会给你办得热热闹闹风风光光,还请戏班来唱几天。
爹,你想听什么戏上次我去城里听人说吕家班又有新戏,叫什么拜寿,热闹又喜庆,到时候我们请戏班来也点这一出。”王三秋不动声色的接过话头,滔滔不绝。
男子满十的生日需要提前一年,其实到四月王大财满满四十九岁,按规矩是得做五十大寿。
可王大财此时没有提自己过生的意思,几次想插话说三秋又大一岁的事,都被三秋打断,只能闭嘴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