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中架了炉灶,再加上屋里大灶上柴火不停,蒸的烧的、热菜凉菜、几盘几碗的也很快就上笼屉,几个乡下胖厨娘在打理着一切,呼唤着、传递着各种碗碟。
镇上有相熟人来赴宴,乔九也送上礼金要吃席,就连跟赵二相好的女方父母也来了。
只是乔九送礼也没有坐上席桌当成客人,而被赵二抓来当迎亲的伴郎,就因为他长了好脸。
现在他跟王三秋的关系在赵王两家已经是半明半暗,赵家兄弟是知道的,若是还躲着不见人,反而引来怀疑。
乔九也没有拒绝,县城那边两人没有再隐瞒关系。
前有买辣椒,后有买房,乔九都参与其中,余官人是少数知情人。
普通人的婚礼乔九是第一次见到,他身处王府时,宴席上看到的都是捧着食盒鱼贯而入的侍女,是彼此拱手客套寒暄的大人们,没有见过这等混乱又热闹的场面。
三秋也很忙,在她王家的阁楼上,大红喜服已经穿在身上,面上敷过一层薄粉,又抹了胭脂水粉,还抿了口脂的柳芽儿端坐着,正由豆豆替她插上几朵绒花。
喜庆是最好的化妆品,当新娘也是天底下最好看的一天。
此时柳芽儿未语先笑,眉眼含情,原本普普通通的农家女也生出俏丽颜色。
没有花轿,新人是被新郎背进夫家门的,王三秋跟柳豆豆随着送亲。
在踏出王家后门时,鞭炮齐鸣,巷子里人潮拥挤,都是来抢生果、喜糖的,老的小的笑闹成一团。
看着两个穿红戴绿的新人从自家屋里出去,王大财躲在角落里抹眼泪以后三秋出嫁也会是这样的。
迎新进门就要拜堂,看着吉时要到了,赵正宽还没有回来,到时候主位还得空着。
赵家在码头上等待的人急得团团转,往日都能在半上午时到的船,今天迟了!
这也怨不了客船,入秋水浅,只能慢行。
终于在吉时前见到客船的影子,消息传回来,赵家提着心才放下来。
等到赵正宽进屋,才明白他为什么不雇小船走。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几十个大余渡在县码头扛活的人,也只有大船才装得下。
赵正宽担心婚礼赶得急,到时候没有宾客,这些同镇人都是来撑场子的。
赵正宽一到,整个婚礼就好像有了主心骨,小巷子里面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感染着半个镇子。
吉时一到,就是拜堂,送进洞房,正主的事一了,宴席就开场。
王家的店铺坐不下,就用左邻右舍借来桌椅板凳摆在街边,大红绸子挂了半条街。
喝酒,猜拳,主家的喜庆又用另一个方式表现出来赵家今日娶媳妇!
一顿席吃到半下午,残羹剩饭自有街坊四邻帮忙收拾,而赵家那边有镇上的男孩子马上要折腾新人闹新房了。
自己是送亲的,担心被那些人闹腾,王三秋带着豆豆躲去新宅。
豆豆是第一次进宅子,看到两进的院落惊得张嘴喘息“三姐姐,以后我们就要住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