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粮商入驻栎阳城后,楚记粮行虽然依旧开张营业,但他一粒米也卖不出去了。
同样,七大粮商的店铺外也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而且,就算有那么几个人,也是看热闹的多、当真买的少。
笑话,一石米开价百金千金,谁买得起?
还有那些不要脸的,按两卖,一两米卖几百钱,就是要趁着水患灾荒、狠狠的宰上一笔。
其实,不仅七大粮商卖不出去,就连楚记粮行前些天那十几单生意,也是假的,全都是托儿。楚南雄自栎阳府库中借了五六万钱,每天派几个侍卫,拿着钱到粮行里买一石两石米。第二天,则又换几个侍卫,依旧拿着那几万钱,再买几石……
如此周而复始,钱还是那些钱、粮食也依然是那几石粮食,只是托儿换了十几轮。
这里面的底细,外人自然不会知道。大伙传来传去,只说楚南雄一天卖两石、一石卖千金。可实际上,他一单生意也没做成。
如今,粮商虽已就位,只是他们带来的粮食仍然不够。楚南雄想了想,觉得现在还不是收网的时候。他便来到县衙,又从府库里借了几十万钱,找了十来个面生的小厮,每人给几万,让他们到七大粮商的铺子里买粮。
小厮们出动的时候,楚南雄已经回到了楚记粮行。这时,巴隆正坐在门口,目不转睛的盯了过来。
他一见了楚南雄,便一边呵呵笑着、一边轻蔑的调戏道:“楚公子哪里去?你这粮行的生意不太行啊。”
楚南雄回过头来,一脸无奈的道:“还不都是因为你们。说好各做各的,谁也别抢谁的生意。你们倒好,把铺子全都开在栎阳。本公子以往时分,每天都能卖他几石。可今天,竟是一个铜子也没见到。”
他见巴隆脸上笑意更浓,显然十分得意,便悄悄询问道:“你们巴记,今天卖了多少米?”
巴隆连连摇头叹道:“巴某不才,只卖了三五石。”
楚南雄故意装作欣慰的样子,笑道:“不多不多,咱们半斤八两。”
巴隆嘿的一声,左手背在身后、右手轻捋胡须,颇为傲慢的道:“是不多,一上午才进账五百金。算起来,也就一万六千钱。呵呵,呵呵呵呵。”
巴隆嘴上说着不多,可他脸上的笑意却是挡不住的。五石米卖一万六千钱,折合下来,则是一石百金。
只是,买他粮食的那些人,也是楚南雄的托儿……
楚南雄哦的一声,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后,他便说声告罪,转身就走。
然而,他还没走远,便听到身后传来一句冷哼。
那巴隆竟当着一众伙计店家的面,指着楚南雄的后背道:“跟我斗,你算哪根葱?我巴隆不把你楚记粮行的生意全都抢了,我便不姓巴!”
就这样,入驻在栎阳城的粮商们,虽说生意清淡,可每天总能卖那么三五石。而且,买的人既不讨价还价、也不欠债赊账。牌子上标多少,他们就按多少来。总的算下来,每天竟能入账数百金!
虽然也有人觉得这钱赚的太过容易,容易的都有些假了。可商人本就逐利,有钱不赚那是傻子。更何况,就连那朝堂命官楚南雄都带头敛财,他们要价高些又怎么了?
如此过了五天,栎阳城粮商日进斗金的消息也已经传出去了。当然,这少不了楚南雄在暗中推波助澜。秦川巴蜀、中原之地的豪门望族、财阀富户们听闻,也全都坐不住了。众人纷纷开仓放粮,一个车队接着一个车队的往栎阳城输送。
同时,七大粮商们也纷纷派伙计、子侄往宗族里送信。尤其是巴隆,更是一天两封。早一封、晚一封,张口闭口都在质问巴清:是否已经开仓运粮?是否已在各处收粮?车队几时能够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