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名公子(2 / 2)骑鹤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冯去疾抬头向窗外看了一眼,见远处群山丘陵此起彼伏、漫野故道阡陌交通,景色既美、视野也十分开阔。他心里舒了口气,答道:“自然先是王室各宗各族的供田,其次是各侯各府的职田,再次是各侯各府及咸阳居民的私田。最远处那片,则又是各侯各府的私田。”

王绾点了点头,“王城之地尚且如此,内史又远了几县。你说,若私垦田地不交国库、人人皆可自领,那这些田产最终会到了谁的手里?”

冯去疾一听此话,心头顿时一颤,失声叫道:“若是如此,这全都要落入世家豪门手中。”

王绾附和一声,道:“所以,这个口子一定不能开。否则,举国上下各郡各县的豪门望族,别的不干,专门带人垦荒拓田。不需五年,还不得把荒山野地瓜分殆尽?若是开垦出来的私田必须交给国库,那这些豪门望族就只得望洋兴叹了。至于上交给国库之后,或分给遗民、或留以自用;或赏赐功臣、或公主陪嫁,都是可以的。”

冯去疾嘶的一声,“我倒没想到这一点。”

他自窗边走回席位,在席位旁来回踱了几步,又皱眉问道:“可也不至于只给了这么一点东西。一尺布,别说衣服,连个衬裤都做不了,如何让他们过冬?”

王绾呵呵笑了起来,他对冯去疾招了招手,再次把他叫到窗边,指着大街上围观的人群道:“来,你再看。”

冯去疾走了过去,见王绾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自窗户边上往下一丢。那铜钱就嘤嘤绕绕,自百岁楼上提溜而下,叮的一声,落在了大街上。

冯去疾奇道:“丞相这是做什么?”

王绾指着底下人群道:“你瞧。”

街面上许多人都扭过头来,向那枚铜钱寻声望去。

有些衣着华贵的富家翁,只随意的瞄了一眼,之后便继续去看典属国的热闹。

有些衣着朴素的寒门子弟,在那枚铜钱上盯了许久,便左右扫了扫,一步一步慢慢的挪了过去。

这时,一名乞丐突然冲了过来,抓起那枚铜钱,拔腿就跑。

王绾望着冯去疾,意味深长的道:“瞧见了没?”

冯去疾回过身来,琢磨一阵,道:“丞相,你是说、说……”

王绾笑了笑,“这一枚铜钱丢下去,还算是吸引了不少人。可我若是丢下一张面饼、顺道踩上两脚,那乞丐照样会飞奔过去、当宝贝一样捡起来。至于其他人,则看也不会看了。”

冯去疾看着那喜不自胜、越跑越远的乞丐,又看了看典属国院内、十几名书吏正在传抄的政令,一瞬之间,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隆冬岁月、天寒地冻,垦一亩田,只得布一尺、钱五枚、米十斤,但凡家里有点存粮的,想都不愿往这方面去想。只有那些实在揭不开锅的、熬不下去的、走投无路的,才会敞开膀子,为了给家里挣那一日三餐的粮米、挣那打补丁的半尺布、挣那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五个铜子,在朔风之中挥舞锄头。

冯去疾仰天长叹,民间疾苦民间疾苦,这些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说的时候总有种忧国忧民、圣贤君子的高傲韵味。可当亲眼看时、亲身体会时,那种迎面扑来的沧桑感、无力感,是任何一人都难以承受的。

尤其是,他明知如此,却无能为力的时候。

冯去疾苦笑一声,“如此说来,这第三条政令,不仅不严苛,反而十分周密。”

王绾正色道:“楚南雄所出的这几条政令,都是救命的。但凡有一丝差池,不仅会导致旧国遗民难以生存,反而还会留下祸根。那些过不下去的遗民,靠着垦田拓荒这个办法,虽然挣不了几个钱,却能保证他们一家老小能够活得下去。只要一家人能够活下去、不至于走投无路,谁会揭竿而起?谁会去做盗匪?”

冯去疾一边听王绾说,一边频频点头。经过这么一番点拨,他顿时云开见日、明朗起来。

王绾接着又道:“至于开垦出来的田地,说是上交国库,实则是以国家之名,先替他们保管起来,不使豪门望族来骗、来抢。几个遗民、一个冬日,能垦出来多少田地?国家岂会私吞?待天暖春耕之时,朝堂之上只需发布一条诏令,‘遗民冬日所垦之田,各为己用。’那这些田产,还是会回到他们手上。这第三条政令,一可保遗民安稳过冬,不受饥馁;二可使走投无路者有饭、吃有事做,不至于去做盗匪;三可得到些许金钱、布匹,以资家用;四可多出几块田地,辛苦一场,没算白忙;此一条政令有可解决四处难题,正所谓‘救人、除匪、养家、襄民。’楚公子之计,妙之极矣!”

冯去疾早就激动的无以复加,尤其是听到“救人、除匪、养家、襄民”个字,竟忍不住叫了起来:“好!好!”

隔壁天字一号房,嬴政原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楚南雄这第三条政令究竟何意。待他悄悄靠在窗边、静静的听完王绾阐释后,顿时大喜不已。扭过头来,看着那依旧皱眉苦思的少女,笑道:“怎样?弄玉,我大秦的名公子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