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新中国的传染病消亡史(1 / 2)浮士德.CS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实习医生也算是杏林世家,他们上两辈都是奋战在新中国抗疫一线的战士。

他对欧阳宇儒讲述了一个很少为人所知,却比任何小说都更热血沸腾的真实故事。

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疫苗等传染病防控手段的不断发展,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等既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被逐一降服,疟疾、麻风等也进入被消除通道。

可以说,70年间演绎了一部传染病的消亡史。

“自1950年开始,中国即实施婴儿常规种痘,1978年前每隔6年普遍复种,地方有完善的卫生防疫机构,有满意的疫情报告,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未见‘麻脸’,委员会证明中国已无天花。”

这是1979年12月,全球消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的报告中的一段话。自此,天花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消灭的首个烈性传染病。

消灭天花,疫苗当记首功。很多人手臂上有块蚕豆大的一块疤,就是种牛痘时留下的印记。

作为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天花至少在人间已传播了3000年,重者伤及性命,轻者即便幸存,也会终生在脸上留下一个个“麻点”,在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面部就留有天花瘢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接种人痘以预防天花的国家,但人痘接种存在弊端,有时会引起天花传播。

随着牛痘的发明,曙光展现。有了好的疫苗,还需要保持高接种率。通过发挥群众性运动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大力推行全民种痘。同年,卫生部发布《种痘暂行办法》,实施全民义务种痘,规定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初种,6岁、12岁、18岁时复种。1949年~1952年,全国种痘5亿多人次。

在推行全民普遍种痘运动中,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和卫生防疫部门联合组成推行种痘运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开展宣传,组织医护力量并培训街道和乡村种痘员,通过拉网式排查,逐户逐院种痘,接种率迅速增至90%。

我国天花病例数由1950年的43286例大幅度降至1954年的847例。1954年,全国各大城市即未见天花流行。

至1957年,仅局限在新疆、云南、四川部分地区流行。1958年,除少数边远地区外,天花流行已被控制。1959年,只有云南个别边境县有流行,云南省沧源县是中国最后一个发生天花暴发流行的县。

虽然疫苗居功至伟,但也不能忽视综合运用各类防控措施的作用。

比如,1955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天花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制定了紧急防治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疫网。

此后,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加强了对天花病人的管理和疫情报告工作。当发现天花病人后,即按照管理办法进行紧急防治,如隔离、护理、救治病人。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器具进行消毒处理。留验接触者,封锁疫区,在一定范围内应急种痘,扑灭疫情。

由于在普遍种痘的基础上,又加强了紧急防治措施,因此有效遏止了天花的传播,天花流行地区大大减少。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消灭天花,相应的防控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

1960年,全国病毒性疾病防治会议根据国内居民免疫状况,提出了加强国境检疫和免疫措施,建立国境天花免疫带,同年,首先对边境省份的居民又普遍种痘一次。

1962年,卫生部修改种痘办法,规定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初种,其他年龄的种痘采取以省(区、市)为基础,划分6片,每年以片为单位轮流普种,每片隔6年普遍种痘一次,以维持全国居民有较高的天花免疫水平。

1980年5月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三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在全世界已消灭了天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