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饮茶(1 / 2)昌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开封御街附近,有众多朝廷机构驻地,比如太学与国子监、开封府衙,还有最为热闹的大相国寺,人流量大,极为热闹。

在这御街上,有许多酒楼驿馆,长庆楼就是这其中之一,听说这店自晚唐以来,就一直开着,至今已有两百余年,是正儿八经的老招牌。

或许店家真有点看门的本事,故而有许多老饕客光顾。

也有可能是店中那位说书的先生讲的故事太过传神,即便不是用餐时间,也有许多路人路过此地时乐于停下脚步,听上一听,没准日后也能当做饭前餐后吹牛的资本。

“那李黄闻到一股蛇腥之味,便化为了一滩浓水。而那李倌则与那蛇女同宿了一宿,你们猜怎么着?”

说书先生说到最后,卖了个关子,拿起桌上的茶碗,饮了一口。

周围有人起哄,“还能如何?肯定是共度春宵,做了神仙。”引得众人轰笑。

又有一人道,“那这人可要被那妖精吸尽阳气咯。”

说书先生放下茶碗,清了清嗓子道,“这李倌第二日便被人发现在家中脑裂而死。”

“嘶!”众人倒吸一口气,“乖乖,这厮死得也太惨了。”

赵楷也在这家酒楼之中小憩,他是和刘錡到这附近的金线巷查看店铺装修进度的。

各项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稳步进行,赵楷见天色还早,便到这探听一些消息,放松一下生活。

宋人有三大饮品,酒、茶、汤。

酒可以一日不饮,但茶不可一日不喝。上至官府、下至百姓,都将其看成是米与盐同等重要的消耗品。

尤其是到了北宋末年,达到了巅峰,赵楷的老爹宋徽宗赵佶曾写了一篇《大观茶论》,里面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婺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举,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高雅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胜造其极。”

大意就是说宋朝非常兴盛,每年建溪上贡茶,建安的龙团凤饼也名冠天下,婺源所产的茶叶也从此开始盛名,到了现在,国家太平,国家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不管是富绅还是平民,都被文化熏陶,认为喝茶是个高雅的事情。

所以近些年来,茶叶的采择、制作、品评、烹煮都达到了一个巅峰水准。

宋人的尚茶之风由此可见一斑,由此产生了斗茶、点茶、分茶等茶艺。

宋代茶艺还追求高雅的艺术范围,这也在茶肆之中得到了展示:

茶肆中插四时之花、挂名人之画,摆放奇异之物,敲打响盏、吹鼓乐装点门面。

吟诗、听琴、观画、赏花、闻香就成了茶艺活动中常见的项目。

宋以前,茶只单单作为一种饮料,并没有延伸如此多的周边文化,反倒是饮酒,需舞剑以助兴方能下酒。

从中也可以看出宋人重文轻武在精神层面上与唐人的区别。

说书的先生说罢故事,便不再言谈,任由店中客人议论。

赵楷也对刘錡道,“信叔,你知道这故事的出处吗?”

刘錡一副冷漠的样子,“卑职不知。”

看来还是耿耿于怀。

“这故事出自于唐人的《博异志》所记载的《李黄》、《李倌》。都是讲的关于蛇妖害人的故事。”

“殿下博闻多识,卑职远不如矣。”刘錡道。

赵楷道,“我知你对我不满,认为我挡了你的前程,但我要说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你若是觉得在我身边受了束缚,我明日便去和父皇说,让他把你调到殿前司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