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丁上手哪有你亲自动手打的舒爽?”徐老夫人向来知道怎么顺自己小崽子的毛
徐乐欢转念一想也是,俩人都没动用家丁,谁也没吃亏“也是!嘿嘿,祖母英明!和马家商议不准双方动用家丁!”
听这么一说,夏瑾明白,徐家、马家两位少爷就算打破对方的脑袋,也没什么,大不了登门道歉,若是家丁动手互殴,那就是徐家和马家的事了,两家家室不相上下,还是世交,为了两个小儿的口角而闹了起来,得不偿失
而后老夫人又问起宁国公长媳姜徐氏的情况
夏瑾的大舅母是这位老夫人的侄女,俩人虽不见面但常有书信来往
徐老夫人毕竟年事已高,又去了庙里急忙赶回来,有些困倦,大手一挥,叫徐乐欢带两人去早已准备好的厢房。
待人都走后,老夫人拿起前些日子送来的书信,面露沉思,这今日见到信上所说之人,却是仪表堂堂,言谈举止显出良好的教养,这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出来的,但信上只说是宁国公的亲眷,以京城徐家外亲的身份来此地读书,旁的没再提什么。这模棱两可的语言并未说明具体身份,是什么身份能叫侄女闭口不提?侄女不能害徐家,所以徐老夫人也并未刻意打探,免得引起反感,而产生提防。
见房内布置也是用心,知道两人要去应天书院,还准备了不少笔墨。
“你们去了应天书院,若是有人欺负你们,就报我的名讳!”
“我是甲学的人。哎?你进度如何?可有参加乡试?会试?”这人的嘴真是一刻也不停歇
这应天书院也不难进,有人引荐,或是参加书院应试,两人来的时机不对,只能是找人引荐,但仍然需要参加夫子的考察,而后决定分到哪个夫子名下。这每个夫子带的程度不同,一共分四个学院,对应不同程度的学生进度。
这番规定,据说还是自己母后当年来此求学时定下的。
夏瑾知道母后不是一般的人,似是有未卜先知之能,给自己留下的羽卫,看似不起眼,人员也不多,但是个个都有大才,之前一直未动,只是守着几个铺子,现下接手后,开始慢慢扩张。
留的治水患的良策,上边的方法亦是新颖,却是十分有效,既然母后如此能力不凡,为何不能护住自己的性命?如今出了宫,一时半刻并不打算回去,这应天书院良才不少,若是能拐来一、二......
送走徐乐欢的夏瑾躺在床上细细琢磨着,赶了许久的路还是有些困倦,也并未想多久便梦会周公。
春风十里送飞燕,稚鸟千山望帝京
这徐州淮安因有着应天学府,常年有学子赶来,但也几乎都是贫寒子弟,或是家室不显,一般大家氏族还是偏向子弟去族学。
徐家是武将世家所以,虽然底子丰厚,但没出过什么读书之人,马家的马老爷是这的地方父母官,表示对这应天书院的支持,将嫡子送去进学。
在这淮安五品的官,已经算是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