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集 快穿之我是钟无艳010(二)(2 / 2)李玄机0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笑道:“如果其他国家,都一致认为,可以联合起来攻打我国而分得城池呢?……”我说的这可不是玩笑,在公元前314年,燕国被齐宣王所侵犯,后来,在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用乐毅为上将军,与邹衍一起商量,合纵楚国、秦国、赵国、韩国一起攻齐,到最后,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音j被人杀死。

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当然,这一切,目前还没发生,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齐宣王的儿子齐闵王就位之后的事情。

当然,按照孟子所言,“霸道是有后患的”,这也可以是对公元前314年,燕国燕王哙禅让王位给宰相子之,太子平被迫起兵夺回权力,反而被杀。齐宣王乘此大乱,派匡章率军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做成肉酱……这么一个故事的“反击”。

但是,想要轮到公元前284年才让齐国有报应……估计我现在就算说,也只能引起齐宣王的忧患感,但不能完全改变他的想法。

至于孟子,则在沉思……难道自己所言,真的错了吗?……于是说道:“所谓仁政,也并不是被动不战。假如其他国家有不正义战争,为了保家卫国,还是可以一战的。”

我笑道:“既然为了保家卫国,可以一战。但是,其他国家不少对自己虎视眈眈……及早解除,化被动为主动,消灭对手,难道错了吗?……”

“这个……”孟子道,“仁政是为了天下……”

我说道:“如果是为了天下,为什么还要管霸道和王道呢?……假如霸道可以改变目前的天下格局,难道不也是王道的一种吗?……”

孟子道:“霸道可以。但不要枉杀。这是劳民伤财的作法。生灵涂炭,必有报应。”

我笑道:“任何一个朝代更替……焉能无战争?……当年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难道不也是王道的一种吗?……”

孟子沉默。

我走到孟子附近,轻声说道:“其实不过就是军事力量的问题。所谓霸道,大概是趁对方不注意或者依靠也己之长,战胜其他国家……但是,如果能够霸道解决问题,一统天下,也可青史留名呢!……”

我想起秦始皇,虽然此人霸道嚣张,但一统六国,使得中华统一,不能说是没有功绩的。

当然,此人在历史上的说法,可以说是十分暴虐……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暴君,至于“焚书坑儒”,更是引起无数读书人的诅咒和恶梦。

我笑道:“先生。我是支持您的。无论王道和霸道,其实都是需要军事力量。只不过,您一直提仁政,大家都以为您只能空谈,而不能考虑国家力量。目前又是每个国家需要一定武力才能称霸世界,或者保全自己的国家……光谈文,恐怕是不行的。”

……其实,论起纵横家,我以为无论苏秦或者张仪,皆为鬼谷子徒弟,但是,他们只能算“纵横家”,而在人品上,并不高明。

而诸葛亮,才是真正的仁将,虽然他是军事人才,但是,其人是真正爱国爱民之人,备受百姓爱戴。

他在还没有出卧龙山之前,自称管仲、乐毅……由此可知,虽然此时刘备还没有“三顾茅庐”,但是,他对天下甚明,明白乱世之中,唯有军事力量,才能镇住一切。

诸葛亮对于韬略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而在当时社会,除了打战会赢之外,做人也无可厚非。

也无怪乎刘备临死前将阿斗托付给他,甚至说假如阿斗不行,让他为王……当然也属于刘备“玩”的小计谋,诸葛亮是一个尽忠之人,一听此言,更不会干了。

……总而言之,在国家力量上,什么样的形势,做什么事情,我觉得诸葛亮所说,还是很正确的。

……当然,孟子属于彻底的文官,虽然没有去打战,也不讲究什么“攻略”,但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属于人性的根本,所以千百年来,儒家的道德不灭,说明这个东西还是有用的。

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一味空谈仁政,动辄提尧舜,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军事力量……

为何邹衍会在孟子之后受到重用?……因为他提倡的五德学说,金木水火土,有人可以克制你这个君王……不得不让君王重视这个学说,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被别人所取代。

所以,他把握住了统治者的命脉,因此迎来了前途和希望。

当然,假如孟子也跟邹衍一样,也许不能像现在这样名垂青史了。

但是,孟子沿袭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向各个国家君主推荐自己的政治主张……明显,其实也没有完全合乎当时每个国家的形势。

但是,大的道理的确是对的……所以,也只能成为理论家,而非实干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