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集 快穿之我是钟无艳010(一)(2 / 2)李玄机0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春秋以后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就做出来了。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词说:畜君有什么不对呢?畜君,就是热爱国君的意思。”

孟子所说,够多了,但是无奈,这不是齐宣王最想要的。

结合邹衍和乐毅被燕昭王所重视,诸葛亮被刘备所重视,范蠡被勾践所重视……其实很简单,在乱世,尤其是国家林立,整个中华大地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每个国家的君主,最想要的是领土和政权……在这种情况,“仁政”的思想就难以得到推广,而军事人才,则为君主们所重视。

虽然邹衍属于阴阳五行家,但也迎合了统治者们的需要,他认为天地有五行,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这种学说在汉代被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吸收,成为支持“君权神授”的学说的理论框架。

无怪乎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邹衍列为稷下之首,称“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邹衍到过赵、魏、燕等诸侯国,均受到各国国君礼遇。

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

他将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

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邹衍创立了“大九州”说。齐地濒海,这启发了他对宇宙空间广阔性的联想。

他的思想宏大不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有“谈天衍”的美誉。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

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遂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所以说,邹衍作为阴阳五行家,由自然界引申到社会变化、朝代更替中来,称为“五德终始论”:一国的兴亡不是你国君一人说了算,而自有生克的规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