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开张营业(1 / 2)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袁林海的砖厂矗立起来了。

远远的,只见一根几十上百米高的粗大烟囱在砖窑上方冒出滚滚浓烟。

说来也是必然,袁林海多方选址,最后将砖厂开设在了金贤乡这样一个高山乡镇。因为这里离家虽远,但尽是大山,土壤资源取之不尽,土地费用也相对便宜。

而且这里也通了公路,虽然公路离砖厂所在还有里许之遥,但袁林海只需将这一里路接上就算大功告成。

修路也不算困难,土方一垒,上面铺以条石即可。之所以提高成本铺条石,是想要提高公路的结实度,要不然那些运送煤炭、红砖的货车载重量大,在下雨天肯定会深陷泥潭。

而一里之外通往县城的其他土公路,袁林海也想到了法门——哪段公路过于颠簸或泥泞,他以后可以用货车拉着烧废的红砖去修葺填补。

砖厂整体布局背向大山,面向公路。厂区设施相对简陋,一排玻纤屋面红砖房,总共只有七间房屋,一间办公室,一间厨房,两间卧房,其余三间作了库房。

开设砖厂看似简单,需要的设备可真不少,除了起胚、切割等大型设备放置在室外凉棚之下,其他诸如电机、电缆等一应小型设备和工具全部堆放在库房之内,三间库房堪堪够用,说不定以后还得扩建。

人手方面,所用工人全部是就地录用。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砖厂处于大山之中,当地乡镇离县城远,剩余劳动力较为丰富,二是录用当地乡民,能够有效解决住宿问题,乡民们干完活可以直接回家,三是录用工人更为灵活,遇到哪位乡民有事请假,可以随时让其他乡民顶替。

至于管理人员,由于砖厂刚刚起步,袁林海目前并没有任何招聘的打算。唯一叫来帮忙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建刚,另一个是烧窑的师傅。

建刚与袁初冬是表兄关系,两人从小就能玩到一块。初中毕业后去县城一家餐厅学了两年厨艺,可惜悟性不够高,厨艺平平,做出来的菜总是偏咸,因而到现在还没找到固定工作,只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所以被袁林海叫了过来。

袁林海的安排,是让建刚每天负责后勤做饭,兼顾着在砖厂帮帮忙,处理一些杂事和急事。做饭,不就是炒的菜咸一点么,有什么关系?有盐才有味嘛!

而且建刚与袁初冬年龄相仿,正值二十二三岁,身体强壮,做事踏实又比较机灵,这一点让袁林海颇为满意,加之又是亲戚,所以对待建刚也就不分彼此,可以说得上是完全放心。

相对于建刚,烧窑师傅可就不让人那么省心了。

或许是不熟悉砖窑结构的缘故,最开始的两孔窑点火以后,烧窑师傅虽然二十四小时时刻不离窑口,端着一把扬铲不时往窑洞里加煤,可烧制出来的红砖不是烧得太旺成了“过火砖”,就是火候不够成了“欠火砖”。

这让袁林海大为着急。

烧窑师傅姓杨,名本新,五十来岁。此人可是袁林海花了不少功夫,多方打听之后才高薪请来的。

“老杨啊,这是咋回事啊?”袁林海看着烧制出来的两批废砖,摸着头皮愁眉苦脸。

杨本新咳嗽了两声,放下扬铲用黑黝黝的袖口擦了一把汗,再掏出一根烟杆填上烟丝点了,嘴里说道:“这就像赶牛赶驴,想要顺了,得先摸清这畜牲的脾气。”

袁林海不敢大意。

截止目前,他已经东借西借外加贷款,在砖厂上投了二十来万资金了,这完全就跟在押宝一样,如果砖厂进展顺利还好,否则一旦运转不灵,那就是覆顶之灾,注定要负债累累一夜回到“解放前”。

“好吧,那尽快摸清这窑子的脾气!”袁林海只能如此回答了,如果老杨说不行,那还能找谁来烧窑?至少目前他还没有找到比老杨技术更好的烧窑人。

但话虽这样说,接下来一段时间袁林海吃饭、睡觉等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成品砖合格率能够有效提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