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休养,李淑芳的身体开始慢慢恢复。
等到临近春节,儿子袁初冬寒假回家时,单单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了。
但实际情况只有李淑芳自己知道。
由于明星乡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过简陋,出院以来每隔十天左右,她的头部就会传来隐隐的阵痛,虽不剧烈但那种感觉却是非常明显——她因为车祸受伤,留下了后遗症。
车祸过后,袁林海去找过肇事司机。
“二货”司机态度很好,满口答应赔付医药费,然而这家伙却是个穷光蛋,家里寒碜得就剩下一口锅,还拉扯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怎么可能有钱支付这笔开支?
袁林海看着两个衣着单薄的孩子,叹了一口气转身回到了李袁坝。
而关于母亲车祸受伤一事,如果不是回家的第二天,隔院五婶说漏了嘴,袁初冬可能会一直蒙在鼓里……
于是寒假期间,袁初冬在心痛之余,主动包揽了母亲日常的活计。
为此,哪怕是母亲唠叨、发火、生气,他也笑嘻嘻的应和着,同时抢着把事情做完,比如挑水、做饭、洗衣服、喂养家禽等等。
从小到大,都是母亲在无微不至的照料着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现在,该是他照料母亲、为母亲分担压力的时候了。
袁林海也终于能够腾出时间出河打鱼了,尽管仍然收获甚微,但这份收入,却是目前这个家庭所急需的——他瞒着妻子李淑芳又借了一笔外债,他打算把这些钱都花在妻子身上,为她加强营养。
至于儿子,身上貌似有几十块钱,但当儿子想要把钱交给他的时候,袁林海果断的拒绝了:“儿子,咋家有钱咧,这些钱你留着当零花”。
袁林海用屁股都能想得过来,这些钱绝对是儿子从嘴里一顿一顿抠出来的,而且随着儿子的长大成年,他也有自己的交往圈子,也有自己的应酬和人情世故,身上哪能没有半个子儿?
……
今年春节,小姑袁小蓉全家没有回李袁坝,因为姑父杨宁康的母亲生病住院了。
对于这位面容慈祥的杨奶奶,袁初冬有一种如同亲人般的感觉。
从在阳高上高中时起,袁初冬每到小姑家,一般情况下都能见到杨奶奶。
而每次见面,杨奶奶都高兴得不得了,一会给袁初冬拿水果,一会又给他端来一盘花生或夹心糖,完全是把袁初冬当亲孙子在看待。
不但如此,杨奶奶的热心和明理,在整个袁家都是有口皆碑的。
对儿媳妇袁小蓉,那绝对没得说,婆媳关系相当融洽;对袁小蓉的娘家人,那也是与自家亲戚平等相待,从未分过彼此。
因而,在听说杨奶奶生病后,李袁坝的几户袁家人行动了起来。
正月初四,各家各户每家出了一到两个人,带上看望物资——几块腊肉或一些新出的农产品等,前往阳高。
礼轻情义重嘛,关键是人得去。
同行的几人中,年轻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五伯袁林文家的小梅,另一个是袁初冬。
作为家里的“全权代表”,袁初冬身上背了一袋今年刚产的稻米,手里提了几块鱼干,临出门时被父亲袁林海吼了一嗓子:“儿子,去小姑家多呆两天,家里有我呢。”
“好吧。”袁初冬心知这是父亲心疼自己,不想让自己在家里成天忙乎。
他当即决定在小姑家住宿一晚,免得当天去当天回,父母有心理负担。
五伯家的堂妹袁小梅与他不一样。
小梅比他小两岁,今年刚好十,上半年已经在姑父杨宁康所在的农机具厂做车丝工了。
此次去阳高,用不了几天便会上班。
没办法,这几年农机具厂生意火爆,厂里人手不够。
由于是新年里头,县城的班车最快也得初十左右才能开通,于是一行人与袁初冬上高中时一样,必须徒步走到阳新乡才能坐车。
好在人多,一路上还算热闹。
袁初冬自然是跟年龄相仿的小梅走在一起,两人远远的吊在后面互相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