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4章 出门谋生(2 / 2)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算下来,父亲袁林海吃了一个半鸡蛋饼,其他全部钻进了小老王的肚子里,皆大欢喜。

吃过晚饭,几个伯伯过来串门。

袁初冬赶紧帮着让板凳,之后便坐在一旁旁听。

老规矩,兄弟几个坐在堂屋里先卷土烟叶——他们对小老王派发的纸烟是不屑一顾的,嫌纸烟劲头小,抽起来不过瘾。

点上卷好的烟棒,屋内众人开始聊天。

聊坝上谁家今年杀了整整一头年猪,聊谁家庄稼地里的收成增加了多少,也聊谁家哪个小子出门打工挣了钱,等等。

说到打工,众人自然而然提起了小老王去吉林承包工程一事。

袁林绍对自家二小子小老王说的话也不太确定,反复问小老王有多大把握。

小老王急得差点跳脚,把胸脯拍得咚咚响:“哎呦喂,老爹,我的亲爹啊,你就信我一回行不行?”

袁林州和袁林文,最近几年在李国安的工地上做石匠,虽然钱没挣上几个,但也算是出门“跑社会”的人。

两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感觉小老王承包工程一事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大哥,小老王如果真能承包到工程也是好事嘛,这年头只要是个工地就能挣钱。”袁林州吧嗒了一口叶子烟,不紧不慢的说道。

听老三袁林州这么一说,袁林绍用手指弹了弹烟杆,说道:“就怕这小子满嘴跑黄腔咧,上初中那阵,每次回家都说考班上前三名妥妥当当的,结果能够考个中等水平就算是菩萨保佑喽。”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小老王急了:“亲爹啊,吉林的工程是千真万确的呀!”

袁林文舀了一碗米汤,端在手里喝了一口,说道:“能拿到工程自然好,就是有点远。东北那地方,听说天气很冷哇,要到三四月份才能动工吧?”

“嗯,得等雪化掉了才行。”小老王回答道。

坐在一旁的袁林柏也说话了:“承包的工程干一年能不能干完?需要多少人手?”

“一年应该能完工。多少人的问题,我给七叔已经说过了,两栋楼大概八十人就差不多了。”小老王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

“应该?小老王啊,工期的问题一定要弄清楚。”袁林柏提醒到。

袁林绍从口袋里拿出第二片烟叶,凑在鼻子上嗅了嗅,开口道:“你四叔说得在理,工地到底要干多久?还有,这八十个工人你怎么考虑的?”

“工期要等我过去签订合同以后才能完全确定。至于人手,我打算自己带四十人,七叔带四十人,我跟七叔一人一半。”小老王都快郁闷死了,承包个工程哪有这么麻烦,问这问那的。

却见七叔袁林海摆了摆手,说道:“别,我可还没有答应啊。”

“七叔,一起去呗,我想过了,我目前已经找到了三十来人,还有十来人这几天再想想办法。而七叔你不一样啊,你在坝上有威信,凑个三四十人应该没问题。”

“而且资金完全可以放心,今年我们一起干活的几人,回来时的工钱是一次性结清了的。”小老王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

兄弟几人略有沉默,各自坐在板凳上吞云吐雾。

袁初冬起身把堂屋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以便烟气流通。几个伯伯,连同父亲袁林海在内,都是抽的“核武器”,烟味实在是太过刺鼻……

“大哥,我觉得这事可以尝试一下。要不等开年后,让小老王先去吉林核实一下情况,然后再让老七带工人过去?”袁林文沉默过后说道。

袁林绍没有开口,斜眼瞟着小老王。

“好嘞,开年后我先去把合同签好。我小老王办事,大家尽管放心……”小老王眼见有戏,又开始拍胸脯讲大话,被自家老头袁林绍瞪了一眼后又赶紧闭嘴。

“咳咳,老七,你什么意见?”袁林绍把头转向袁林海。

一旁的袁初冬顿时有些紧张,在这些问题上他是没什么发言权的,只能当听众。

但从内心来讲,他很矛盾,父亲出门打工,能挣钱当然好,可东北这地方,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一点。

袁林海搓了搓手,说道:“如果能签订合同,证明工程能够落地。再如果合同条件好,当然应该去,毕竟机会不容易。更何况小老王承包工程没给别人,首先想到的是家里人,单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全力支持。”

“那工人的事?”袁林绍犹豫着问道。

“工程一有眉目就得联系,要不然事到临头容易抓瞎。我提前动员一下,看坝上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一起去……”

袁林绍犹不放心,开口道:“老三和老五能不能跟着一起去?要是能一起去就更好了。”

“我们两个都走了不太好吧,再怎么说李国安也是同一个坝上的人。这样吧,我让我家孟全跟着老七。”袁林州回答道,袁孟全是他的大儿子。

袁林柏也说道:“我家阿勇也可以去,阿勇现在砌砖手脚麻利。”

……

春节过后,小老王在大家的再三叮嘱下,先行去了吉林。不久后发回电报——工地可靠,赶紧准备工人。

袁林海开始忙碌了起来。

正如小老王所说的那样,在古田一组做了十余年组长的袁林海,其威信和口碑是不容置疑的。

“招募令”发布不到一周,坝上便先后有五十几人主动找到袁林海,表达了愿意前往吉林打工的愿望。

但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袁林海对这五十几人进行了必要的筛选。

首先是年龄方面,东北那地方,与家乡的气候完全不一样,年龄偏大的人过去不一定吃得消。

其次是工种搭配,木工、钢筋工、抹灰工等必须样样都有,没有技术的普工则要相对减少。

一番筛选下来,坝上达到条件的乡亲三十六人,再加上五哥袁林文、侄子袁孟全和阿勇以及袁林海本人,正好四十人。

组织好自己的工人队伍,袁林海又一一召集好小老王联系的工人,告知了他们明确的出发时间。

另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已完成。

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确定要去吉林以后,袁林海向村委会打了一份辞职报告,辞去了古田村一组生产组长一职。

好在村委会都是熟人,了解到袁林海的辞职原因后都给予了足够的理解。

之后袁林海思虑再三,在出发前给已经举家前往新疆的杨文斌写了一封信,希望在工地遇到困难,需要人手,而他们又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带人前往吉林予以支援。

一切准备妥当。

三月底,袁林海带着几十号工人从李袁坝启程,前往东北吉林的一座普通城市——通化。

在那里,年龄已经四十三岁,早些年为了照看儿子而不肯出门的袁林海,打算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奋力一搏。

结局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