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7章 勤难致富(2 / 2)红楝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袁林海自从与几个哥哥分家以来,家里就没有半分积蓄。

分家单独过没多长时间,李淑芳就先后怀上了大儿子和二狗子,上山劳作的时间相对大减,全家的压力几乎一下子全集中到了袁林海一个人身上。

等到二狗子半岁大,李淑芳可以上山劳作时,家里已经负债累累了。而随着二狗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开销还在持续增长,入不敷出的状况越来越明显。

为此,袁林海就像是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除了正常上课领取长年一成不变的工资,还想尽千方百计挣工分。

如果学校放学早,袁林海可以赶在生产队社员收工回家之前,到地里为社员们记工分——记好每位出工社员全天的工分后,袁林海自己可以获得半个工分。虽然获得的工分少,但总比没有强,也比较轻松。

每逢寒暑假,袁林海就不可能这么轻松了,他得去干最累、最苦、最费力气的活,一天下来能够挣十二个工分——是正常人全天劳动工分的一倍半。

暑假期间一般是和生产队几名青壮人员上山抬石头。

早上拿着抬杆和绳索,从家里出发,徒步翻过操场山,继续向北走四五里山路就到了“花果山”。

花果山上以前全是树木,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山上的树木被无计划的砍伐一空,而今山上光秃秃的,只留有一些杂草。到了夏季,烈日当空,山上便没有任何遮阴挡凉的地方,人在山上酷热难当。

石厂位于花果山半山腰,袁林海几人到达石厂后,做好有关交接,就必须抬着好几百斤重的石头——石板或条石,往生产队赶。

“呀嘿,哎喂,哟呀走马上平川那个好嘞,耶嘿嗨喂呀呵喂,哟喂行得那个快……”一路吆喝着号子上山下坡。

力气稍弱一点的,走出几百米就得直喊歇气,歇上几分钟再继续上路,等将石头抬到生产队时,几人早已肩背生痛、衣衫汗透……

寒假经常是挑着甘蔗去县城卖。

生产队从一九七六年起开始种起了甘蔗,除了留下少部分熬制成糖,其他大部分甘蔗都要送到县城去卖掉。

一大早吃过早饭,带上几块红薯干或玉米饼,在生产队保管室称好甘蔗的重量——袁林海自己一般会盘上一百六七十斤,就与同伴一道,肩挑甘蔗前往县城。

通往县城的道路较之北部山区要略微平坦一些,但也有不少坡坡坎坎的山路,弯弯拐拐六十余里,全凭脚力前往。

到了县城,卖掉甘蔗,往回赶时差不多已是下午三四点钟。想要早点回到家中,就得加快脚步,否则必定会走上一段夜路。

再就是演戏可以挣少量的工分或现金。

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每年正月古田大队都会组织几场戏剧表演。

新年一过,大概是正月初三、初四起,大队部代销店前空阔的平地上就搭起了高高的戏台,同时也在告诉人们明天这里会有“戏曲”。

第二天,知悉消息的人们你叫上我,我叫上他,相携着从四面八方赶来。蜂拥而来的人群拥挤在戏台下,兴致勃勃的观看戏剧表演。

这时袁林海就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智取威虎山》中的反匪战斗英雄***、《沙家浜》中忠义救国军参谋长刁德一、《陈世美与秦香莲》中的陈世美等等……都是袁林海饰演的对象。

有一次,李淑芳也赶来看戏。

她抱着年幼的二狗子,站在人群外远远地看着戏台上的袁林海……临近结束时,二狗子蓦然号啕大哭起来。

一问原因,原来是二狗子看见戏台上的爸爸正被一群人五花大绑——这场戏,袁林海饰演陈世美。

袁林海如此“拼命”,妻子李淑芳也不是混日子的性格。虽然出门上山总带着二狗子这个“拖油瓶”,不能干重活挣更多的工分,可坚持下来总也有一份收获。

饶是如此,袁林海家的生活状况仍然是捉襟见肘、苦不堪言。

夫妻俩身上穿的衣服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好几年;最困难的时候,夫妻二人连买盐巴和煤油都得在大队部代销店赊账;饮食上更是长年不沾荤腥,主要的吃肉机会是等生产队分猪肉。

说起生产队分猪肉,又是一段心酸事。

坝上人一年大概能够分上两三次猪肉,基本上都是在端午、中秋和过年时才会分一次,有时光景不好,中秋那次就免了。

坝上总共三百余人,每次分肉,人平能分到半斤左右,再多也不过六七两。各家各户去领猪肉时,却是一番奇景——瘦肉不要,只要肥的,骨头不要,有骨头就得折价。

好不容易分到了肉,不少社员把肉提回家时,却又舍不得一下子吃掉。

昨办?

那就挨家挨户轮流做。

袁林海家所在的院落,每一次生产队分完肉,院子里的肉香最少能持续三天——袁林海、袁阳春以及袁寿福,三家事先商量好分得的肉谁家先做谁家后做。做好了也不是三家人一起同桌就餐,而是做肉的一家铲上两碗肉,分别送到另外两家,以此轮流。

当然,等到二狗子和袁阳春家的黑二、黑三再大些时,这种情况又有改观——几个小家伙学会了吃霸王餐,院落里只要有哪一家吃肉,四人肯定就是谁家不请自到的“桌上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