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东突厥密谋不轨,李承(1 / 2)大唐八岁太子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安皇城,太极殿。

文武百官,满面焦虑。

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稍有不慎就会祸国殃民的棘手问题。

“殿下!根据前方谍报,此事实乃千真万确,刻不容缓,还请殿下速速决断!”时任兵部侍郎的李绩在殿拱手奏报。

“颉利可汗……”李世民坐在象征着大唐最高权力的龙椅,遥想着远方草原的东突厥王廷,似乎想要与那位聊几句。

“殿下!”李绩出身高平北祖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岗军,随李密降唐后,便在李世民麾下南征北战,平定四方,战功彪炳,深受李世民器重信任。

鉴于东突厥隐患,李世民特别命他镇守边疆,经略关外,防止东突厥作乱。

李绩始终幸不辱命,依靠谋略对东突厥各部多有钳制,甚至协同宇文士及借出使之名,成功暗杀始毕可汗,解除了大唐一次致命威胁,为大唐换来珍贵的喘息之机。

而东突厥在处罗可汗死后,颉利可汗经历一番夺嫡内乱,最终脱颖而出,豪取大位,随即更是展现出自己的雄才大略,一举统合各部,结束了东突厥长年以来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至此,东突厥重新凝聚起足以危及大唐的强盛实力,再次蠢蠢欲动。

而且大唐内乱初定,国内空虚,李绩料定,东突厥定会借此时机大兵压境。

为此,他在边关大撒缇骑,光布耳目,四处侦查草原突厥的一举一动,终于在前日探得颉利可汗秘会各部族头领,讨论商议南下入侵的计划。

事关重大,李绩得报之后,紧急出发,亲自携八百里加急文书,千里奔袭入京面圣,只为大唐能够早做准备。

李绩明白,他所带来的消息必会成为李世民皇帝之路的一次考验,今后能否坐稳皇位直接取决于对这次危机的处理。

因此,他不敢怠慢,直接将消息呈报李世民,李世民也因为无人能比李绩更熟悉边关情况,而准许他前往太极殿与群臣参与商讨。

“殿下,从李将军的消息来看,颉利可汗此次将有备而来,想必再采用以往的外交手段恐怕难以奏效。”

“我大唐现在虽然国力空虚,但朝中猛将如云,怕他什么,打就是了!”

“万万不可!兵乃重器,多用不祥。”

“现在东突厥眼看就要欺负到我们头了,难道你是要让我大唐做缩头乌龟吗?!”

“难道那你是想要我大唐不计后果,倾国之力大举北,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些许国力就此耗尽吗?!”

“东突厥始终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一日不除,寝食难安,如能借此机会将其连根拔起,不失为造福后世的一番壮举。”

“可是,东突厥向来行踪不定,战止如风,他们的机动性远非我大唐可比,贸然出动的话,可能平白损兵折将,虚耗国力不说,搞得不好还要受其钳制,旷日持久,到时候战而不得,又退无可退,必须从长计议。”

“说到底,东突厥贸然犯境不外乎是为了赚些好处,如今我大唐也不再是当初捉襟见肘的吴下阿蒙,四海平定,兵雄将广,岂容东突厥那么简单讨到便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