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体育论坛(2 / 2)哲学吃拉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SHEL定期邀请体育界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分享体育知识,探讨运动与健康,足球之于生活的关系,打造最专业的的体育观点分享平台,把体育“学术化”。

SHEL也会为足坛公众人物专门开设娱乐专场,比如为名帅和足球明星开展辟谣专场,洗白专场,吐槽专场都可以。

SHEL旨在消除公众对于体育活动的偏见,让公众更了解体育这项运动。

譬如足球...

足球从诞生开始,就与足球流氓,小混混,酒鬼,情绪发泄,贫民窟,私生活不检点等词汇捆绑在一起,即便在欧美,足球明星在寻常人眼里也就是一个没素质的暴发户,除了有钱和踢球好,一文不值。

绿茵场只能展现一名运动员的球技和性格,而在绿茵场外,媒体都喜欢去追逐球星的丑闻,媒体加深了这种刻板印象,使得一些明星身上的闪光点被隐藏起来,很多球星是一面天使,一面恶魔,球迷和大众只能看到魔鬼的那一面。

著名的阿森纳球迷尼克·霍恩比的《极度狂热》能风靡欧洲,出版社给这本畅销书造的卖点是:瞧瞧,剑桥大学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还是一名足球迷。

在东亚文化圈,足球的阶级属性不明显,热爱这项运动的很多是中产阶级,有稳定的收入和一定休闲生活。

但在欧洲,足球一直是劳工运动,在某些圈子里,你宣扬自己喜欢足球,会显得很另类。

欧洲有很多上流人士,他们宣称自己是足球迷,其实大多都是伪球迷。

一方面,他们的时间太近贵;另一方面,他们自称自己是某队球迷,是政治或者商业利益需要,不希望自己变得太另类。

很多政客和商人就是靠一份3分钟简报了解每周足球,然后闹出了很多足球笑话,球迷们嘲笑他们,看呀,那群人真傻,连看个足球都看不明白。

……

欧美的校园文化里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运动天赋,这导致中小学那些性格内向,体育不够优异的学生很容易受欺负。

但讽刺的是,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但打开了一扇窗,这些人往往文化课成绩比较好,就是所谓的书呆子。

书呆子们往往从小过得很不幸,但因为不幸,他们更敏感,更早熟,很清楚自己需要通过学习,通过努力,脱离现在的社群。

于是,这批书呆子上完大学后,踏入了金融、科技等更广阔的领域,成为了精英,他们对于童年的某些遭遇完全不能释怀,他们若有机会踩上“过去看不起自己的一群人”一脚,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

x国不一样。

因为历史原因,大家吸取了教训。

出身困厄的少年,单亲家庭的儿童,一些问题少年……都有类似的情况。

如果能正视自己的长处,把烦恼先放在一边,努力做自己年龄该做的事情,他们比从小生而优越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大实话。

相较西方而言的尚学氛围是真得不错,尤其是中小学的老师,认真负责,师德绝对没得说。

--

回到西方...

书呆子成为了社会精英,施展校园暴力的人变成了啃老族,混混,米虫。

文体双修的那群人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不需要类比。

尤其在英国,有一群人对足球是天生反感的,有童年记忆作祟。

他们更喜欢其他运动,比如高尔夫,击剑,射箭,马术,熬鹰……

消除足球刻板印象,让更多人拥抱这项运动,让足球更高大上,有逼格一点,这是有钱就能做到的事情。

云嵘愿意出钱,其他组织愿意出力,公众人物不排斥流量。

一个直接面向大众的体育论坛就搭建起来了。

英国有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

法国组建了国际足联;

瑞士坐落着国际足联,打造了国际足联博物馆;

……

阿森纳也得立一座里程碑,在足坛历史上留下浓墨一笔。

总不能提到阿森纳只能说说查普曼对现代足球的技战术贡献吧?

光看足球有什么意思?

看看足球教练做TED演讲,看看球星上吐槽大会,不得比盯着厕所报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