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嬷嬷无奈地摇了摇头,看了李公公一眼。李公公只得硬着头皮开口道:“那汪后福薄,早死了。太后娘娘何必跟一个死人置气,如今广林王殿下这么大了,又能干又孝顺,凌宜公主又听话又懂事,这些都是娘娘的福报啊。”
说到广林王和凌宜公主,李太后的脸上才稍稍缓和了些神色。但是她转念一想,尤忿忿道:“哀家只是气不过,棠儿是哀家的长子,却口口声声叫那贱人为母后!到头来还宠信着那贱人的侍婢!”
原来那太后口中的“贱人汪氏”,便是当年先皇的汪皇后。根据内起居注的记载,当日太后还是僖嫔之时,与陈顺妃同时怀有身孕,而中宫汪后多年无所出。神宗皇帝与汪皇后乃是少年结发,伉俪情深。神宗皇帝曾当众许下诺言,不论是谁先诞下皇长子都交由汪后抚养。
但可笑的是当年僖嫔只得十七岁,一心只想着提升份位,出人头地罢。反倒是陈顺妃一直流露出不肯送出亲子的意思,只是后来她慢着一步诞下皇次子,且皇次子一出世便不幸夭折。
若是当年的那些老人们还在,大约还能记得那会儿皇长子甫一出世,尚未睁眼,连亲娘一眼都没见着,一口奶都未吃到,甚至连抱都没有被抱过一下儿,便被抱到中宫,认了汪后为母后。不出半日,太后就亲下懿旨,册封僖嫔为李贤妃。当时宫人议论纷纷,以子换荣,竟然还能得到封号“贤”,这份“贤惠”可真是学不来的!
宫人们眼见着僖嫔月子都未出,就欢天喜地地受了册封,背后只道她凉薄。而皇长子的降生仿佛给她带来了好运一般,过了不到三年,李贤妃又诞下皇三子,晋位贵妃。
运气来了简直挡不住,等到皇长子六岁时,汪后一病死了,神宗哀痛欲绝,不欲另立皇后,只晋了贵妃为皇贵妃,统摄六宫,暂代皇后。这一代,可就代到神宗皇帝驾崩,皇贵妃一直都是后宫第一人。
且汪后在死前求了神宗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边儿汪后将将的咽了气,那边儿贵妃就亲自去了中宫与太子母子相认。
儿子被立为太子,又认了回来,自己又是皇贵妃,上头还没有皇后。过了几年,神宗皇帝驾崩,皇贵妃直接升级为太后。这般运气,旁人简直艳羡不来!
然而只有李公公和陈嬷嬷才知道李太后心里的苦。陈顺妃当年已经是妃位了,可是太后那时还只是一个仰人鼻息的嫔!又有神宗皇帝的许诺摆在那里,自己就算抗争也是徒劳。
李公公和陈嬷嬷都教她隐忍,她强忍着送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人前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只敢在人后落泪。好容易等到汪后薨逝,她满心欢喜以为能母子团聚。谁知,太子心里只有汪后一个亲母,完全没把她当作娘!母子之间,隔阂至今。
李公公道:“陛下这是在跟娘娘赌气呢!像这次的事情也一样,陛下不过为着朝上的压力大着些儿,就像小孩子似的说些赌气的顽话儿,我们只是发愁如何劝解陛下,娘娘又何必认真生气?”
“这不做皇帝的话也是可以随便说得的?叫别人听见如何是好!”李太后的面上还有些忿忿的,但是语气已经平复不少了,“哀家也没有逼过他什么,他何必说这些狠话来气哀家?难道他以为他不当皇帝了,哀家就会去找桦儿回来继位不成?皇位该他就是他的,哀家又不是武姜!”
李公公和陈嬷嬷听得一愣,他们没有正经读过书,并不知道郑伯武姜这对母子之间的事情,更加不觉得太后会知道,但是太后前边儿的话他们是听懂了的,太后其实并不想废长立幼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