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房一家几年一次探亲时,家里对他们是要什么给什么,很支持他们在外面的工作。实际上袁沐沐听婆婆说,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家里床都没有,日子艰难。李诚实和哥哥在大爷一家回来的时候,都没有被子盖。
这可以算是患难了吧?等大哥家待遇提升,工资高了,回老家反而和奉养母亲的二房关系不好。三房、四房算是在二房的帮助下成家的,只是谁还主动记得自己困难时别人的帮助。等孩子大了,三房孩子成亲,聘礼差一百,到二嫂家的堂屋里哭。老人轮着养,轮到二房这里,三房、四房从来不主动去接。
但要是老人在三、四房,那就要求二房去送饭、挑水,粮食也不能少了。袁沐沐从来没听过公公对这些事的说法,就是在婆婆抱怨狠了的时候说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还提它做什么?只是婆婆从来没有忘记过。
婆婆说,李诚实心好,要是老人到了日子该到三叔家的时候,老人就表现的不开心。李诚实就会说,奶奶不用担心,我去和我娘说,你就在我们家里呆着,不用去三叔那里。老人就再呆两三个月,等到四房再过来接。
这家里有老人,大房一家回来的时候按说应该是和老人一起吃饭才对。但是老人老了,脾气就很怪。婆婆说过一件事,这大哥有次回来,买了一只鸡,想着晚上全家人一起炖了吃。这老人呢,就把鸡塞到自己的尿罐里,这别人还能吃吗?为这事,婆婆说大哥第一次给她服软,“弟妹,我看和老人一起吃是不行了,我给买只鸡,她竟然给**罐里,这还是给人当娘的吗?”后来,这睡在二房睡,吃饭轮着吃,这才个大房一家找到吃的东西。
婆婆心软,对袁沐沐来说是好事。在回老家的时候,袁沐沐也喜欢听婆婆讲这些旧事。有时候袁沐沐也劝几句,人都老了,还记着那些旧事做什么?婆婆就说,不是当年他们一家七八口回来没地方住的时候了,现在二房混的不好,他们也不想着这亲戚了。
李诚实直接就说,人就是和钱近,谁不喜欢喝富裕的人当亲戚呢?婆婆就说李诚实就是心好,当年去那么几年,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去了什么都干。这事是真的,十八岁的李诚实在大爷家里打扫卫生、包饺子,学了不少家务活儿。而且,有的时候,人家一家人出去看电影,李诚实在家里打扫厕所。这事儿一说婆婆就掉眼泪,说是亲戚,亏得李诚实是男孩,要是个女孩那不就是保姆了?
袁沐沐作为后辈,不能说长辈的不是。袁沐沐只记得在东北的时候,大姑家里炖只鸡,她和弟弟是从来都吃不到的。母亲也说过一次,说大姑家有次炖了只鸡,想着能给袁震个翅膀、腿的。结果大姑说大丫头太馋了,领着弟弟妹妹把翅膀、腿都给吃了,这剩下的没多少好肉,就不给袁震吃了。自然,汤也是没有的。母亲说,从那时候就知道大姑家事什么人了。袁沐沐记得自己和大姑家的表姐关系也不亲近,小姑家表妹们也不亲近。
倒是有件小事,袁沐沐记得很清楚,父亲曾说过,大姑家大表姐出去上学,住宿一周,临走的时候跟家里人告别,连家里的小狗都说了再见,就没和在院子里劈柴的大舅说个再见,真事没礼貌。去年呢,小姑家表妹结婚,父亲回来和袁沐沐说,这孩子也没礼貌。大舅走到面前都认不出来,听到说在外地的二舅回来,马上就出去迎接。迎面碰上大舅,还问这是谁,亲戚不走,那就是陌生人。
当然,要是散财童子,那肯定谁都认识。袁沐沐就劝父亲,这二叔有钱,小姑家表妹高看一眼也是应该的。谁让咱是农民,家里也没个十万二十万呢?
更别说,袁震还欠了不少外债呢。袁沐沐没去婚礼,家里走不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从小和奶奶家这边亲戚就不亲。自从袁震欠债,和姥姥家亲戚也不想亲近。
所以,李诚实给大爷他们寄个煎饼什么的,袁沐沐还挺支持。
李诚实去年寄过去煎饼,是电话里听大爷说想吃。挂了电话,没几天李诚实就买了给寄过去。后来大爷也把钱给打了回来,今年就直接要煎饼、茶叶,钱也打了过来。要袁沐沐来说,这有钱在那里什么还买不到,怎么还要从老家这里寄过去。
李诚实就说了,这不是家乡风味嘛。说的也是,人的胃口很奇怪,年轻的时候吃什么都行,也不会有什么消化问题。袁沐沐就听过一个医生说话,这小孩你给他吃个石头他都能消化,这老人,吃不好什么东西可能就要送命。
这两位老人年龄到了八十岁,想的竟然还是家乡的食物。煎饼就是这里的特色,去年就寄过去几十斤,今年又要了更多。煎饼一次、茶叶一次,这邮费在那边买也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