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四天看完?
不会是自己在骗自己吧。
谦虚谨慎的杨哲决定亲自试一试。
三天半后。
1月18号,下午1点。杨哲翻过最后一页,瞅了瞅最上方的页码“596”,又看了看一旁白色的封底,眨了眨眼,小小发了个呆。
他的内心是懵圈的,我真把这书用三天半看完啦?
说好的艰深复杂专业书呢?
说好的寒假以内勉强看完呢?
“这么说,我有可能在寒假期间写完论文了!”
1月19日下午,图书馆闭馆,他借满了图书证才离开。
“喂哦哦,好的,加个群是吧,我马上加。”
是苏大后勤服务公司的电话。
工作人员说,他们这些过年留宿的学生需要加一个微信群,方便学校通知事情以及安排他们的生活。
杨哲去后勤公司扫码加了群。
群里已经有了十几个人,还挺热闹的,尤其是群里男女都有,更是激发了他们交友的欲望,群聊里各种小哥哥小姐姐叫个不停,还有人发照片。
浪费时间。杨哲果断把群屏蔽了。
罗锐一共给他安排了两本参考书。
19号,20号,21号,三天时间,杨哲又把另一本参考书,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啃完了。
他对自己的读书速度已经麻木了,内心波澜不惊,甚至还有点想笑。
对于具体写什么方向的论文,心中也有了眉目。
他很喜欢科幻小说,看网文也主要是看科幻、玄幻、奇幻这一类。
这些天通过读两本通俗文学专著,杨哲了解到,科幻小说并非彻底的舶来品,事实上,它在晚清就已出现,在现代文学时期得以发展,在当代的改开后更是随着当时提倡科学的时代潮流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后来,随着热潮退去,它进入了短暂的低谷,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新世纪重新崛起,并呈现出更多更新的变化。
而这其中,网络科幻小说,也大有可论。
杨哲把自己的想法大致写了个1000字左右的思路,打开邮箱界面,给罗锐写了封信。
在此之前,去期刊网下论文的时候,他还顺便查了查罗锐的资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位老先生72岁了,有十几本学术专著,范围横跨整个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也包括了一些文艺思潮、文学理论、哲学理论、古典美学相关论著。
别的好些老学者老了就不怎么发文章了,可罗锐现在还时不时在期刊网上有新论文发表。甚至还会发一些散文杂文之类的。
长江学者,海内外知名,这一点班主任还真是没有吹牛。
在决定联系罗锐之前,杨哲心里还有点发怵。
之前他那是无知者无畏,现在知道对方是真正的大学者了,就有点担心自己还没写出论文,直接拿思路去问是不是不太适当。
但是仔细想想,人家都给自己名片了,不就等着自己寄信吗?
他措辞尽量有礼貌一些,也说明了自己对写论文一无所知,只有一个思路,渴望得到指点。
点击发送,杨哲松了口气,关掉邮箱。
过几天再看看有没有回信,这种大学者估计没什么时间上网看信箱吧。
傍晚,偌大的六食堂依然只有一个窗口卖饭,菜品也很少,没得选。
“同学!我们再卖明天一天,后天就不开门啦!”食堂的大师傅扯着嗓子。
这几天来食堂吃饭的人越来越少,大师傅已经跟每天按时到位的杨哲混熟了。
“哎,没事,我有储备的粮食,应该够熬到你们开伙。”
杨哲一点都不慌,他宿舍里有一柜子的泡面呢,之前狗东做特价时买的,各种口味都有。甚至他还囤了鸡排鱼肠之类好吃的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