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二百年,有几个从诏狱里囫囵个儿的走出来的官员呐?
张问达本以为御史们并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声音,但他实在低估了御史们对厂卫系统的厌恶。
就在他把事情布置下去的时候,便有十几个御史涌进了他的值房,看那气势汹汹的样子,恐怕是来者不善。
为首一个瘦瘦高高的御史梗着脖子说道:“大人,这监察之责一向是咱们都察院的,什么时候需要厂卫和咱们一起!难道咱们就办不好皇上的事情吗?”
张问达面无表情的答道:“方御史,剿奴捐事关重大,皇上自然要让锦衣卫盯着各地的一举一动。”
见御史们似有不解,他接着说道:“虽然内阁还没有明发通告,但是本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剿奴捐不会是京城一地之事,不会只是我大明官员之事!”
张问达提高了声音:“而是我大明两万万百姓,两京一十三省所有官员要共同办好的事情!”
那个叫方陵的御史忍不住问道:“大人,如此行事会不会导致各地民变?京城本就富庶,推行剿奴捐倒是无可厚非。可是河南陕西这样的地方可就…”
没等他说完,张问达就笑着打断了他:“这便是我都察院和锦衣卫要做的事情了。”
张问达脸色一正,严肃道:“剿奴捐必须是百姓自觉自愿地上缴,各地官员若是有敢于中饱私囊,压榨百姓的……”
他的眼中骤然射出了杀意:“谁伸手,皇上就斩谁的手!下不设底,上不封顶!就算是本官伸手,也一样的被下狱!”
被他灼人的目光逼视着,一旁围着的十几个御史也不免低下了头,避免和他对视。
其实,还有一句话张问达并没有转述给这些御史们。
“朕不愿做曾祖!但愿他们也别做赵文华!”
当他听到朱由校这样说的时候,才发觉朱由校的决心之坚决。
赵文华是嘉靖时期臣子,也是当年严党的得力干将,还曾为皇帝进献据说能使人“枯木逢春”,“金枪不倒”的百花仙酒,在当年可谓是红极一时。
但就在严党行将倒台之际,他被人检举并被抄家。可奇怪的是,账簿上记载他贪污了几十万两,可他家里的财产只有十几万银子。
愤怒的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就此罢手?那可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
于是,赵文华的后人便悲催的继续还着钱,甚至一直还到万历朝也没有还完。
朱由校把这个赵文华单独提出来,用意很明显:“只要你们敢伸手,朕不光让你一个人倒霉,甚至还要祸及子孙,“泽被后世”!”
当然,如果张问达真的把这句话转述给了御史们,恐怕朱由校就少不了一个“桀纣之君”的名号了。
毕竟,就算是在后世史学家们的眼光来看,嘉靖皇帝此举都算不上光彩,更不要说在当下这个“死者为大”的时代了。
这也算是张问达替朱由校考虑的一点,毕竟他也开始喜欢上这个敢想敢干的少年天子,自然不希望他在朝臣的心目中留下什么坏印象。
这样一来,皇帝手里的大棒就算是高高举了起来,只看有没有人敢伸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