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便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仅自己收拢的接近一千户牧民中,便可以凑出一千多弓马娴熟的骑兵,这在辽东的战场上实在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是现在他们中间出了奸细,自己也有必要让这些憨厚的汉子知道,免得他们对大明心生怨恨。
“大人,你是说亦失哈兄弟是女真奸细?”马哈德惊讶的问道。
袁应泰的脸上满是严肃之色:“不错。经锦衣卫审问,亦失哈招供说在辽阳、沈阳两城共有整整一个牛录的奸细潜伏在你们的族人中。”
他顿了顿,脸色稍稍和蔼了一些,说道:“马哈德,你们放心。大明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忠心的臣民,也决不会放过一个潜伏的敌人。你们已经在三岔口之战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了你们的忠诚。我袁应泰保证!只抓奸细,其余不论!”
有些出乎袁应泰意料的是,蒙古兵们并没有反对,反而欣然接受了这个决定。
在他们淳朴的观念中,只要招募自己的袁大人做了保证,就一定会完成。毕竟袁大人才是和自己一起共患难过的大明官员,他当然不会骗自己;至于那个新来的经略?肯定和其他的大明人一样精明而可恶,想要骗我们给他卖命。
本着这样的观念,马哈德不仅当即把那些指认出的蒙古奸细五花大绑的送到了总督府,还派出了几个人,跟着朱十三去劝说沈阳城的蒙古兵:“老老实实把奸细交出来,咱们还是好兄弟;不然我就亲自过去收拾你,这样大家都不好看。那时候再跟我谈什么同族之谊也没用!”
于是,不过两天的功夫,努尔哈赤在辽阳、沈阳二城的内应就被一网打尽。
熊廷弼得知了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当下便为袁应泰和马哈德请功。不过两天的功夫,请功的奏本便被快马送到了内阁的案头;同时,朱十三的折子也走了锦衣卫的路子,送到了魏忠贤手中。
朱由校懒懒的靠在椅背上,听着一旁的魏忠贤表功似的念着手中的折子:“臣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朱十三奏报:...”
“老魏啊,你做的不错。朱十三这个人还是得力的,把他派到辽东,干出这样的成绩,你也是有功的。等这次他回来,给他个副千户。至于你的赏赐嘛..”朱由校想了想,玩味的看着魏忠贤:
“你家里还有个大哥吧?让他进北镇抚司,做个千户吧。”魏忠贤听得此言,泪水当即涌了出来,叩首道:“皇上对老奴的厚爱,老奴万死难报!”
其实,若是给魏忠贤本人什么赏赐,他倒也未必如此喜悦。但是给他的家人仅仅封个千户,他便能高兴地忘乎所以;这就不得不说说魏忠贤和其他太监的不同之处了。
有的太监是自幼被卖入宫,熬了几十年后,位高权重之时自然也不太在乎亲情;但是魏忠贤却是壮年之时自阉入宫,背着这样一个耻辱名头的他无比想要让家人重新认同自己,否则死了之后都埋不进祖坟。
那么,如何让家人重新接纳自己呢?无非是名利诱之。奈何自己的大哥魏钊却是个不为金银所动的人,这次有了皇帝亲封的锦衣卫千户,相信大哥对自己的态度也会好很多。
见魏忠贤哭得满脸鼻涕涎水的可怜样子,朱由校笑骂道:“你这个老货!去把鼻涕眼泪擦擦干净,今儿准了你的假,去让人给你大哥报个喜。朕身边的事情有黄锦在,就不用你了!”
等魏忠贤走了之后,朱由校心中也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不过,眼看就要三月十二了,他的心底还是有一丝担心:万一熊廷弼丢了辽阳和沈阳,自己在东林文官的面前可就再也没有威信了。
不过,他很快又自嘲的笑了起来。在深宫中但系又有什么用呢?辽东的事还得看熊廷弼和袁应泰的本事,自己可插不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