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嘴角缓缓勾起。以前常听人说起,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生活嘛,就是有了争斗才快活。
黄锦在静室外小声叫着:“皇上,该去早朝了。”朱由校懒懒的应了一声,便带着黄锦往皇极门去了。
其实后人以为明朝时候的朝会都在三大殿中举行,这是有失偏颇的。
明代常朝仪由常朝御殿仪与常朝御门仪组成。其中,御门听政的地点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在皇极门,常朝御殿仪的举办地点则比较多样,奉天殿、华盖殿、文华殿、武英殿等都可以作为常朝御殿仪的举行场所。
常朝御殿仪与常朝御门仪一般都是举办比较正式的早朝,而明初以后早朝主要是御门听政,御殿仪则更多的应用于一些早朝外的临时会议,并不怎么举行了,《大明会典记载:“国初常朝或御殿,今不行”。究其原因,一是御殿仪规模太大,形式远大于内容,不利于国事的处理;二是明代北京宫阙的三大殿屡遭灾害,很长的几段时间内是无法使用的。
而且,在皇极门外,朱由校早已为那些敢于跟自己顶牛的大臣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如果在大殿中朝会,恐怕就没有杀鸡儆猴之效了。
朱由校到达皇极门的时候,大臣们已经在当差的内侍们引导下按照文左武右的顺序分立在御座两侧,在文官队首的是首辅刘一璟,武将队首则是英国公张维贤。
他饶有兴致的看了看大臣们的表情,文官们眼中燃烧着一种热情,肯定跟熊廷弼的起复有关;而武官们则是一如既往的缩着头,像是一群站着的木偶人。
前面的程序照例是跟皇帝无关的。鸿胪寺的官员奏报当天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通政司上报边关的奏报...
朱由校兴趣缺缺的等了好久,终于到了关键的“奏事”环节。只是随便扫了一眼,朱由校就发现了七个跃跃欲试的官员。
刑部右侍郎邹元标咳嗽了一声,正欲出班之时,突然见到前面的内阁次辅韩爌回过头,朝自己狠狠地瞪了一眼。他心里一惊,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他这一停,好几十双眼睛顿时看向了他。邹元标只能尴尬赔着笑,这脚却是不肯再往外迈了。
原来,明代朝会时,官员若是有本上奏,出班之前都会咳嗽一声。这就是提醒别人:“我要出来了!”免得两人同时出班,引起尴尬。邹元标可倒好,咳嗽了却不出班,别人可不得拿眼瞅着他么。
见邹元标又把正要伸出来的脚收了回去,朱由校心里暗笑道:“如果不是韩爌提醒你,今天这顿廷杖你可是吃定了。”为了今天的朝会,朱由校早就从让魏忠贤从锦衣卫调来了几十个专精枪棒的汉子。
钩直饵咸,看哪个倒霉鬼会吃到这天启朝的第一次廷杖吧!朱由校不禁这样想着。
见邹元标这样的老前辈都没有出班,几个东林党的御史虽然不太明白怎么回事,但是也收回了要迈出去的脚步。突然,一个身影从文官队伍的尾端走了出来,跪下说道:“臣姚宗文有本奏!”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校眼底的笑意更加浓郁。姚宗文..那就拿你做个人样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