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开朔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所有不知情者的态度。他们都只掌握着对于表面“谋逆”案情微乎其微的皮毛了解,以及一直以来皇帝与太傅暧昧不清而亲密无疑的关系,怀疑有所偏私本就是人之常情,如今霍存再任性一意孤行下去,那可就真的会激起民愤了。
这件事她迟迟不能下决定,恰恰就是逃避现实不想面对,向开朔这么一个代表着不了解隐情的多数人、又凭着异族使者身份直言进谏不会获罪的角色,恰好足以给霍存下一剂猛药,让她不得不面对现实难题,做一个理智而不是感情用事的决定。
只是,到了真正交人的翌日清晨,霍存还是难以抑制地憋闷难受。堂堂皇帝,护不了一个自己想要偏袒的人。
她想想那些做梦都想登基称帝的不轨者,忽然觉得他们何其可笑。皇帝不等于为所欲为,想要做好,难免会受制于人,被人掣肘。只为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和纵情声色的资本而争夺皇位的人,就算成功,也是昏君暴君。
但是恰恰,支撑这些走上不归路的人冒生死之险的,往往不是极度想要施展拳脚、造福苍生、大展宏图的野心,而是贪图享乐、向往众人朝拜的欲望……
话说回来,惹人伤感的这份身不由己在目前是霍存难以突破的茧,原本帝王心术的大部分都是权衡,无论是恩赏还是苛责,都是驾驭人心的手段,而需要驾驭人心的本事,恰恰说明皇帝不能紧紧依靠至高无上的身份行事,实权还是来源于臣子的支持与拥护,亦或是自己掌控了足够的江山势力,可以不求人而达成所望。
说白了,上千年的帝王制度、宗法习俗和儒家礼仪,给了皇帝这个身份至高无上的神圣色彩,那是众人膜拜的对象,是凝聚民心、维护统一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日常政治生活中,现实不允许皇帝真正随心所欲决定一切大小事宜,首先皇帝个人的身体精力有限就是难以克服的客观限制,各有思想、难以统一的王公大臣又相互龃龉牵绊,同时形成一股股方向不同的大力量妄图拽着掌握决定权的皇帝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跑。
如此,真正做皇帝,并不具备什么为所欲为的条件,相反,由于象征性过强,这个人的私生活甚至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仪、合乎民众心意。如此,难免让做皇帝的自己受了常人都无需忍受的委屈。
只有真正做到这个位子上,才能感受到高处不胜寒。
而那些为了这个位子趋之若鹜几近疯狂的个人或家族,就是在追求这么一个外表光鲜,内里苦涩艰难的玩意儿。
感慨良多的霍存一连几天拒绝了所有人的陪伴,只留下伺候的奴才们,枯坐在含章殿里,从早到晚地处理政务。
是在忍不住的时候,就点了大理寺卿年佩功或是少卿同为中立的帝党人张颂文,陪同她一起去远远地看看除了三个时辰的睡眠时间外几乎所有时候都被迫受刑或做苦役的宗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