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小雪翩然而至,街道两侧堆着厚厚的残雪,原本湿滑的青石街道又铺上了薄薄一层。
一辆马车从东边缓缓驶来,二马并驾齐驱,马蹄踏冰,车轮轧雪,吱呀有声。
铜铃声,马蹄声,风声,琴声,缓缓交奏,别有风韵。
琴声自浮沉阁传出,声声入耳,可以听得出是古曲楚歌。
浮沉阁,京都里开了几十年的乐坊,头牌换了十几代,奇怪的是,每一个头牌都用的是同一个艺名:关窈儿。
这也是浮沉阁的脱俗之处。
此时,浮沉阁的管事,莫待颜,倚着门站着,瞧着翩翩的雪,忽地听见铜铃声,于是紧了紧衣服,向外走去。
马车正正停在浮沉阁大门口,精巧的雕花红木门被推开,莫待颜迎上去,低下头唤了声:“少主。”
云纹长靴落入眼中,再往上是天青色暗莲纹长袍,罩了一件月白色缎面白狐狸皮的鹤氅,束蝠纹朱砂色抹额,白玉冠绾发。
风度翩翩,面冠如玉,彬彬有礼,妥妥的贵公子做派。
莫待颜带着她到三楼,推开一间偏室的门,引她进去。
“少主,此刻楼上楼下都是太子的人,您先在这屋里坐坐。”
“好,劳烦您了。”
莫待颜退出房门,肃千秋坐在榆木案后头,笑着看莫待颜出去,随后提起案上的笔,沾墨。
纸上翩然跃下几个娟秀的字,写的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木窗棂外雪势渐大,天色如浓墨一样黑沉,雪稍稍映白了天。
浮沉阁内各种乐音,丝竹管弦,交奏成乐,却丝毫没影响关窈儿的琴音。
琴音缓缓淌着,如同泉水一般潺潺入耳,忽地由缓转急,犹如沙场上翩扬的黄沙划过脸庞,战事吃紧的肃杀之气。
琴音戛然而止,肃千秋把狼毫放置在笔搁上,拿起那张纸,顺手投入火盆中,顷刻间,燃了纸,飞了烬。
她走到门旁的一扇小窗处,看见侧对面的乌木门缓缓打开,一抹玄色的高大身影从窈儿房中走出,门两侧立着的人立刻低头行礼,一行人缓缓下楼去,关窈儿随行送客。
她没能看见那人的脸,只是望见一个背影,太子相里贡的背影。
片刻后,关窈儿敲门,进来。
“少主。”她欠身行礼。
“他这是头一次来,可有问你什么”
“只是向奴家询问琴艺。”
“好,他再来,问了什么问题,你都递消息给我。”
“是。”
肃千秋缓步下楼,厅堂里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外头的雪又下得大了些,乌蒙蒙地看不清楚前路,肃千秋扶着马车冰凉的木栏,眯了眯眼,望了望看不清楚的东边,扬唇笑了笑,回过头上了马车。
马车里燃着香,熏得她有些头疼,她理了理肩头的白狐狸毛,稍稍揭开帘子,外头狠刮着的寒风伺机钻进来,刮得脸生疼。
这股子寒意,顿时让她想起从前,从前她是李长熙的时候。
她曾经是那样一副性子,那么张扬,那么招摇,那么明媚,可是那个样子的明熙公主李长熙早在十四岁时就殉国于华仪殿。
她活着,明里是肃家二郎肃千秋,风光无几,人人羡慕,可是暗里她早成了一个杀人如麻的恶徒。
想到这儿,她笑了笑,今天是沐德五年腊月初三,遥想五年前的永明四十四年的寒冬,那个李长熙像一只丧家犬一样,带着唯一的侍女和失了父母的侄儿沿路乞讨了三个月,跋涉了千里,终于抵达了江陵肃家。
江陵肃家,是江湖上的名门,从来不和官场打交道,在江陵传了四百年,隐于世外,实属名门。
永明四十二年,肃家家主肃闻的唯一的女儿肃凉,嫁给了李朝太子。
肃闻当年极力反对自己女儿和太子的婚事,最后也抵不过女儿的执拗和皇帝的诏书,所以他从心底里恨透了皇家。
她抵达江陵的那个冬天,传闻中的肃闻就那么坐在堂上,沉沉看着她递上的精巧的镯子,苍老的眼眸里却渐渐蓄满了泪水。
“孩子和婢女可以留下,你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