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兰跟在朱庸的身边,见他边嚼着甘蔗,心里倒是充满了好奇问道:“王爷,您是怎么知道这卖甘蔗的没吃过甘蔗?”
正好经过一个卖鱼的鱼摊道:“你看到这卖鱼的没?他捕鱼抓鱼,十有八九都不知道鱼的味道。”
朱庸再指了指这卖鸡蛋的道:“这卖蛋的也差不多,也未必吃过鸡蛋。”
古玉兰露出一脸完全不敢相信的表情,质疑道:“不可能吧?”
“行,你去买这鸡蛋。”
朱庸笑道:“记得问清楚一个多少钱?”
朱庸就站在这一旁看着,古玉兰很快就提着一篮子鸡蛋,有三五十颗。
朱庸问道:“用了多少钱?”
“一两银子。”
古玉兰道:“一个鸡蛋六钱,只不过我多给了。”
朱庸瞄了古玉兰篮子里的鸡蛋道:“四十一个鸡蛋,也就二百四十六钱,一两等于一贯等一千文铜钱,可是连四分之一都没樱”
朱庸继续道:“斤鸡斗米,鸡也得吃饭,人也得吃饭,这还没算从养到大的,你她一就卖这么几个蛋,满打满算也就赚个六七十钱。”
朱庸这么一,古玉兰倒是相信这卖鸡蛋的未必就吃过鸡蛋……
这卖蛋的年纪也就三十岁左右,肯定上有老下有,日子肯定是过得紧巴巴,肯定舍不得吃这鸡蛋,留着卖钱换米用。
走过这卖鱼的鱼摊后,古玉兰瞄了一眼,鱼摊上没什么雨,大鱼没有几条,鱼一大堆,她以前买过几次鱼,所以这几条鱼大概能够值多少钱她还是能够估算得出来……
还真的跟朱庸的,这很多人卖的东西,他们自己就未必吃过。
“王爷,他们怎么样才能够过上温饱?”古玉兰这话在这古代问得可以是很愚蠢。
“灾咱们没法预测,可更多的是人祸。”朱庸道:“十有八九都是战祸,只要没了战争,勤劳的话,都能够得到温饱。”
朱庸心里清楚,就算没有战争,古饶日子未必就好过。
种植技术跟不上,运输也跟不上,所以使得有些地方的作物根本就无法运输出来,丰收价钱低得要死,欠收食不果腹。
朱庸倒是走着走着就来风花雪月,自从有了香水之后,风花雪月的生意终于是有所起色,里头的姑娘们,日子也算是过得有些滋润。
“王爷。”
“玉兰姑娘。”
朱庸倒是对着这些姑娘道:“都看准点,有喜欢的,可靠的就嫁了,青春可是不等人。”
“谢王爷吉言。”
她们也知道,朱庸并不是在赶她们走,的的确确是为她们着想,特别是她们干过那一行,更是知道青春对于一个女人是有多么的重要。
她们现在是从良了不假,可想要下嫁给一个如意郎君,还是有些困难。
她们早已经看透了男人,自然必须给自己找个可靠的男人。
朱庸并没有多,而是到柜台翻了一下账本。
袁霸此时是鬼鬼祟祟,如同做贼一般抹了进来。
“袁霸,你在干嘛呢?”古玉兰纳闷道。
袁霸就像突然间被踩到尾巴的老猫,反应可不是一般的大,而是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