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他那个混账爹,朱天子很不待见。
这太后终究还是他的奶奶,看上去也很和善,特别慈祥。
“明王,要不要跟咱家见见太上皇。”
“用民间的话,就是你爷爷。”
朱庸一开始挺纳闷的,为什么不是哀家,原来他爷爷还在,太后便不能自称哀家,因为太上皇还在,所以称咱家。
“我有个爷爷?”
“我怎么不知道?”
王氏不由得苦笑道:“这都是命运弄人,皇上跟你一模一样。他挺恨他的父皇,所以他登基大统就没人敢提,这是忌讳,你们这些做孙子的,自然没有一个知道。”
“他就在城外的大理寺。”
“和尚?”
朱庸最近算是惊喜不断了。
朱庸跟古玉兰打了声招呼,便上了王太后的马车。
马车里头,王太后更多的是哭诉。
这还得联系上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月国和王国都是两个贫困的弱国,为了在战火的夹缝中寻求生存,两国联姻。
这种联姻是建立在利用上,可以说毫无幸福美满可言,可王太后偏偏爱上了朱庸的爷爷,可人家早已有所爱之人。
“为了得到我心爱的男人。”
“为了能让他回到我身边。”
“为了能让他多看孩子一眼。”
“我逼死了那个女人,为了两国能够共同抗敌,他只能退位给了皇上,跑去大理寺当了和尚。”
“我后悔啊。”
“可我一个女人,为了儿子。”
“我只能咬起牙关,撑起整个日月帝国。”
“这么多年过去。”
“他始终不愿意见我。”
朱庸听着诉苦的同时,也明白有其母必要其子的道理。
王太后为了爱,可以逼死情敌。
朱天子为了爱,他把镇东来变成太监。
这手段都是阴狠至极。
朱庸并不是没有怜悯,他也不知道,若是自己的话,自己会不会走那种极端的路。
大理寺大门紧闭。
这里或许没有香火供奉,可有一个太上皇的和尚,日月国的国库,每年都会拨一笔钱给大理寺。
这足够让整个大理寺的和尚,过得丰衣足食。
侍卫上前敲门,门是开了。
走出一个满头雪发的老和尚,口念佛经,走到王太后面前,行了佛礼。
“太后,请回。”
“断情他不想见您。”
这法号都起得如此。
朱庸能猜得出,这男人得遭受多么巨大的创伤。
“他不见我没关系。”
“告诉他,他的孙子明王来了。”
“见不见随意。”
“太后请稍等。”
王太后很高兴,微笑说道:“明王,待会有机会,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明白。”
“尽力而为。”
王太后不乐意了。
“是一定。”
老和尚出来后,说朱庸的爷爷朱顺天只愿意单独见他一人。
朱庸不得不佩服这王太后就是能算计。
人老了,喜欢见孙子的人不少。
最重要的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和尚,自然会思念亲人,更何况一个送上门的孙子。
“爷爷。”
朱庸进了院子,抱着一个老和尚便是嚎啕大哭起来。
这可把老和尚给尴尬坏了。
老和尚指着一个身穿袈裟,手持禅杖的老和尚说道:“主持才是太上皇,王爷您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