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问道(1 / 2)山程水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德三年七月的这顿酸汤火锅,被后世一些话本称之为“大明正德年间最有意义的火锅”。

因为辛岁同学在吃完火锅之后成功拜王守仁为师,这件事情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当然,即使没有这顿火锅,王守仁也会收徒。

而且,这顿火锅也深刻地影响了苗族的饮食习惯,给苗族百姓留下一条长盛不衰的生财之路。

君不见数百年后,要吃到一顿正宗的苗家酸汤火锅,可得花费不少银子。几乎所有不管正宗与否的苗家酸汤火锅招牌上,都有一个眯眼微笑的少年形象。

至于为什么只是话本,而不是史书,为什么只是正德年间,而不是贯穿大明,谁知道那些天下大事发生的时候,许多青史留名的祖宗们当时有没有在吃火锅……

这些都是后话了,且按下不表。

辛岁原本以为还得再费一番周折,才能把王大人忽悠成自己的老师。但是现实却很容易,他提出来了,王守仁就接受了。

辛岁早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且不提他对自己认知历史中的王阳明的崇敬,就从与王大人的日常接触中,他也能感受到那诸事不忌的表象下渊博的知识,与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格。

王大人读书很多,却丝毫不为书所束缚,行事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凡事思虑周全,又并不过度忧虑。

自从他在龙场悟道之后,辛岁虽然并不知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了解二十年问道,一朝得道的欢喜,但王守仁的气质风度却几乎一日一日有所不同。

辛岁私底下也问过旎旎,发现两人都有同样的感觉:与王大人交流时常有如沐春风之感,有时他的举止中又有雷霆不动之威严。

旎旎说,她以前还能玩笑着说几句王大人的坏话,后来自己心里就会抵触这种行为,慢慢心里就只剩尊敬了。

辛岁前世十多年所受的教育,不过是一些技能之类,自身尚未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无从体验,心态心境方面的成就,几乎约等于零。

如今明白修心的重要性,又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在自己面前,如果还不争取,那就太傻了。

加上昨日的洞穴之探,看到王守仁如闲庭信步般在那般恐怖的大阵中来去自如,心境修为已经在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层次,现在不抓紧拜师,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守仁欣然同意了,所谓圣贤,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自有非凡之气度。

他并不在意辛岁没有接受过正宗儒学教育,一起生活下来,反而欣喜于自己能遇到这样的良才。

回到驿站,辛岁向王守仁请教之后,备齐拜师的礼仪之物,向王守仁恭恭敬敬行了拜师礼,成为了王守仁的第一位弟子,也成为心学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传承者。

王守仁本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但辛岁执意如此。这是礼数,缺不得的。

此后,王守仁开始按照自己的学说,一步一步教导辛岁,他会要求辛岁阅读相应的典籍文章,提出自己的思考,自己从玖寨教书归来后,就着力解决辛岁提出的问题。

这是一种颇为开放的教学方法,效果却出奇得好,辛岁自然不需要被监督着学习,十分尽心尽力。

在接受教导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心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对应的,对《楞严经》两卷经文的理解也在逐步提升。

王守仁的教导,甚至比三十七道品的考验更有效力,一步步真实的累积,根基扎实,效果卓著。

心境修为上去了,久滞不动的经卷修炼也终于再次运转。

正德元年冬至,辛岁从新的法相里习得了第一候“蚯蚓结”,其余两候却无所体悟。

冬至节气蕴含着顺应天时的道理,要求不行偏执,辛岁坦然接受了现实。

如今,过了两年之久,到了正德三年的冬至,他的心境修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能够进一步理解经义,体悟物候了。

冬至晚上,辛岁照例做了黄羊肉水饺,和回到驿站的王守仁一起过了冬至节。

晚上,梦境又临,那轮熟悉的红日再次出现,辛岁已经足够平静,但还是充满欣喜:

迟早有一天,我可以洞悉二十四节气所有物候的秘密,我相信,到了那一天,天下之大,处处皆可去得。

冬至日乃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古代先民曾经以冬至作为年年岁岁的结束或者开始的起点。

冬至的第二候,麋角解,与夏至时的一候鹿角解正好相反。

麋与鹿同科,古人认为两者阴阳不同,鹿角朝前生,因此为阳,所以夏至后鹿角解便是一阴生;

麋角朝后生,为阴,故冬至一阳生时,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辛岁从第二候中习得感知生命气息的方法。

世间生灵,若生则有阳气,辛岁能够感受到生灵体内的阳气,一方面可以大约感知寿命的多寡,另一方面,也能判断生灵是否真正死去。

冬至的第三候是水泉动。由于冬至后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有温热感。

辛岁就此体悟,能够感知到山中水泉的气息,算是个不怎么能装赑的能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