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早朝散去之后,很多人并未注意到中风的王大人,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比如执金吾殷逢,他接到选址的任务,思索着将新学堂建在长渊城和罗阳交界处,这里毕竟幽静适合读书,就去临阙宫咨询鎏莠的意见,但不巧的是,悲痛的鎏莠已经闭关了,最近什么人也不见。
于是他又改道去找少府谢玮那里,准备多要点经费,少府一向也参与太学的管理。没想到谢玮跟他哭穷,皇宫每日开销无数,还想扩建太学?搞的殷逢大兴土木的兴趣一点也没有了。
谢玮道:“殷大人怎么不活络一些,各地前来上学的太学生到时候难道不带些……那个学费的……你们到时候无论是要扩建还是修缮,都不是难事嘛……呵呵……呵呵”
殷逢是H朝开国元勋殷甫之后,世袭爵位,如今掌管长渊,位列九卿,对于钱粮这种事还真不太擅长,因为他自小就没有什么花钱的概念。可既然谢玮说了没钱,也不好厚脸再要,再说也他讲的也不无道理,天子说了扩充太学已经是莫大的恩典,既然要来上学,难道不该给钱么,让他们自己解决好啦!
于是最后一合计,先还是在原址基础上开学,几乎不必作什么改动。招生慢慢招,等人多了之后,就把收到的费用用于扩建。
太学扩招的消息通过各州郡衙门的公告传播朝野,但响应程度还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烈,因为同时另一个消息也传达了:太学生要自备家当,外加太学的学习费用。这相当于将一部分贫苦的普通人家再次拒之门外。
除了南部一些地广人稀、蛮荒烟瘴之地无人响应,大多数地方都愿意派出子弟来学习,其中仍然以本地豪强、世家大族的公子为主,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只招收京城公子哥儿的学校变成了招收其他地方的公子哥儿的学校,腾了笼,但鸟还是那批鸟。
混元派也收到了通知。但给混元派的通知上,却不是招收学生,而是太学的老师。
太学的课程是按照诗、书、礼、乐、射、驭这些六艺的基本配置,同时也增加道学、经学、农学等杂学,这次的大祭酒已经确定了是驸马督卫董献的父亲——董禃,也是文坛领袖,将主讲儒学。
道家这一部分由国师鎏莠亲授——新皇的老师是新的太傅太保俞歆,他已经失去了事实上的国师资格,降格为太学博士的意思就是说,现在他只能教贵族,没有资格教皇帝了。
但农事这一块的老师还缺位,因为大司农是王氏五侯之一的王蕨。王蕨及其下属多人根本没下过地,五谷不分,怎么讲课?想来想去,不如向供奉禾麦之神的混元派求援。
现在混元派的掌门是吴博士了,她感觉很犹豫,上一次去过皇宫了,并不怎么样,教育机构不知道是不是也那样。
年轻人倒是都很有热情的。吴茗心动了,她本来就想去长渊见识见识,光然和文化组的人也跃跃欲试。她们觉得,到这个时代就是要充分体验,增加丰富新奇的经历,既然美食组已经在泗水做豆腐做得风生水起,现在又磨麦子又做饼的,新花样层出不穷,她们也不想在岛上呆着了,她们也要出去闯一番事业。
医疗组收到了陈博士的信,了解到这个时代的女性医疗者几乎绝迹,而且西医没甚么用武之地,于是大失所望,仍然留在岛上开发新丹药。春夏之交,万物丰饶,岛上各种花草树木开始繁荣生长,既是研究动植物的好时机,也可以储存野菜,完成基本的食物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