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早就灌输了一堆“红薯的好处”在太平脑子里,可惜那些东西对太平来说过于高深,照本宣科的时候语气就不免僵硬。
“父皇,此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不管多贫瘠的土地都能出苗。”
“且一亩可产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每说一句,李治和众人的眼睛就亮一分,待太平好不容易把李言照着“X度百科”复制给她的东西念完,抬头一看,正好就对了李治“饥渴难耐”的目光。
太平被唬得吓了一跳,李治立刻反应过来,重新又换了一副和蔼的样子,迫不及待地问:“太平刚刚所说,都是真的?”
怪不得他要问,实在是这叫红薯的东西也太变态了点。
如果太平说的都是实话,那这东西的意义岂止美食?有了它,不知能救活荒年多少百姓的命!
还可充作军粮,遇到灾年用红薯赈灾,也会比用谷米效率高很多。朝廷也更容易控制米价。
“当然是真的,这是师父告诉我的!”太平不满意李治竟然质疑李言,不高兴地反驳,“我本来就是要在御花园里种一茬,看看效果再告诉父皇的嘛,谁叫八皇兄非要说我闯祸!您还要禁我的足!”
至于她原本是打算做试验,还是要打发时间顺便享受美食,早就被太平选择性的忘了个精光。
李言在空间里笑得打滚:“不错不错,这顺杆子就往爬的性子,果然是我李言教出来的徒弟!”
见女儿真的生气了,李治又忙不得地哄,又转头去训斥李旦,好容易把女儿哄好,得知太平宫里就有多达半间房的秧苗,不禁大喜过望。
“户部尚书,你派人去领一些,在皇庄和户部试验田都试着种一种。效果好的话,就推广向民间。”李治笑道。
农是国本,涉及到百姓种粮的事情,当然要朝廷先试验过,有了例子和数据才好推广,否则贸然下令,可能会引起民变。
安排完国事,李治这下不用刘仁轨提议,果断道:“朕看这粮食也不要叫红薯了,怪不好听的,就叫‘太平果’吧!有了它,我大唐百姓再也不用忍受饥荒之苦,当安享太平!”
清明充值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4日到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