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新的社交圈(1 / 2)2019无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惠雅想让阿平去纽约读书,因此只在旧金山逗留了一周,就匆匆告辞,章嘉璈夫妇同去纽约,看望鹿鸣和静姝。

“嘉瑜,你可以考虑回国,现在北方形势不一样了,东大迁回了沈阳,不过最近国民政府下令,东大必须迁到北平。我们夫妻推荐你去清华,中国人,到底还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舒心!”临行前,林惠雅拉着沈梦昔的手,轻轻地劝说。

沈梦昔明白她的意思,但是她更清楚后来的形势,她的身份并不适合以后留在国内,仅仅是国民党高官的妹妹和夫人,就够她喝一壶的,即便有鸿志给她的收条,她也逃不过后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各种运动,“他呢?”沈梦昔笑着扫了一眼王守卿,林惠雅立刻无语,“也好,阿欢在这里,你还是留在美国吧。”

其实沈梦昔想说,不要让阿平留学,也想提醒她以后不要跟人提及与自己的关系,但是,要怎么开口呢。

”惠雅,你多保重身体!“两人拥抱着告别。

仅仅一年多,林跃升势力已经不容小觑,他与卢天奇也是分分合合,几次交恶,最后,他生生从卢天奇手中抢出了烟馆和鸦片,以及赌坊一半的生意,还有愈发壮大的趋势。

唐人街的烟馆,也有美国人光顾,很多年轻人聚到一起吸食大烟,二战期间,美国青少年违法现象特别严重,时有暴力事件,甚至涉枪事件发生,媒体开始以唐人街为例,宣传华人对子女的虎妈式教育,很多都是假新闻,但是,对于华人在美的社会地位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年初,林跃升出资建了一所医院和一所小学。只收很少的医药费,学费则全免,只收一点点书费。他清楚贩卖鸦片是损阴德的事情,故而常常做些慈善,来做弥补吧。

林跃升想让沈梦昔帮她管理慈善事业,沈梦昔以年龄渐大和农庄事忙为由推拒,林跃升也不介意,转而交给了五夫人孟晓冬管理。

沈梦昔倒是在小学里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只有不到100平方米的面积,免费给孩子们阅读,并把图书馆交给高年级的孩子打理。华人的孩子总要多读些华人的书,懂些华人的道理。

图书是她列了单子,由青帮门徒帮忙在国内购置,还有一部分是林惠雅发动捐助的。

她每周会到林跃升的医院义诊半天,春秋两季也会施药,预防疾病。

沈梦昔一度很担心王守卿会一阵新鲜过后,就厌烦了农庄生活,但是并没有,王守卿一直还算自在,和章歆怀喝酒的时候,曾经说,“哈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王某流血流汗,半生戎马,也算尽到了责任,对得起国家和父母送我留学读书了!现在,日子是单调些,总好过张翰青吧,哈哈哈!梓文骂我是懦夫,在危难时刻逃跑,我夫人却赞我英明理智!如今跳出了那个圈子,我看得更加清楚,我是对的!”

章歆怀点头赞同,“大多数华人在美国都是挣扎求生的,我们这样已经是好的。所以那个协定就看得更加清楚了。因为明白了,心中更加痛苦,我亲眼看着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男孩,家境优渥,大声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他脸色紫胀,喊着他在美国出生,一落地就已经是美国人!守卿,多么痛心,当民族成了一种耻辱,让他羞于承认,他本身何尝不是失去了尊严!”

“我等终是不能安心做个田家翁啊。”王守卿看着神情激动的章歆怀说。

“他乡终究不是故乡。不过,你我早已看破局势,不是吗?”

”是啊,又能如何?“

两人饮尽杯中之酒,半天也没有说话,此后再未谈论过这样的话题。

宽泛地说,唐人街是一个种族隔离的产物,是美国排斥华裔,将华裔拒绝于美国生活之外的一种表现,此时的唐人街,最赚钱的行业是妓院、烟馆和赌坊。

早期唐人街几乎见不到女人,都是出苦力的华工,后来慢慢有了妓女,都是从国内高价买来的,据说价格最高的是14岁的女孩,在国内大概花50美元买到,转手到了旧金山最高就可以卖到2800美元。中国妓院老板相比其他的中国商人,大概要多赚五倍的收入,每个妓女一年大约可为他赚取2500美元。

妓女们一般活不过20岁去,14岁开始工作,十八岁开始脱发,十九岁落齿,二十岁已经两眼混沌,颜色尽败。

当一个妓女不再有用,就是她生命的终结。

当中国医生认为她的病无法治愈时,就会被关进一间阴暗、没有窗户、没有家具的房间,一杯水一碗米饭和一盏油灯,几天后,油灯熄灭,就会有人来抬走她的尸体。

有的也会被遗弃街头,凄惨地死去。

最赚钱的行业,由唐人街帮会控制。他们与政客和警察共谋,不断从中国偷渡年轻女性,潜入美国,美国加州的中国移民通常被认为是劣等的,对于中国妇女遭受的苛刻待遇,并无人关注。

也就是说,致使华人妓女悲惨命运的,都是华人同胞,这何其可悲。

1943年排华法案被废止,到中美友好通商协定之后,每年有定额的移民指标,移民的多为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中国人,旧金山华人的格局开始悄无声息发生了变化。

章嘉璈几人都慢慢有了新的社交圈子,生活不再枯燥寂寞,农庄的收息足够吃喝花销,抛开社会地位不说,日子也算逐渐安逸自在起来。

这天,周末聚会只有沈梦昔夫妇和章歆怀夫妇,章嘉璈去洛杉矶会友,林跃升的房子更是只留了一家老仆,其余人都去了城市居住。

湖水清澈,几对天鹅自在地游来游去,远处还有野鸭追逐,沈梦昔烤了肉,坐了点心,切了水果,四人坐在湖边饮酒畅谈。

章歆怀喝了一杯红酒,忽然问沈梦昔“嘉瑜,你当初那篇新世界是怎么构思的,里面提到的大屠杀,貌似就是首都那次?”

“你居然还记得这样一篇小文章?”

“印象非常深刻,早就想问你了。现在我们身处异国,言语也无需顾忌太多了,你说说看啊!”

“那不过是个巧合罢了。”沈梦昔不想多说。这种明知其会发生,却无力阻止的灾难,回忆起来全都是痛苦。

“国外的华人苦,国内的百姓也苦,我们的民族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啊。”章歆怀倒上酒,又喝干了。

“哪个国家不都是这样?你再看看犹太人!”韩香眉接口,她不喜丈夫总是悲天悯人的语气,既然已经出来了,就不要无谓的担忧和沮丧,过好眼前的日子最重要。“嘉瑜,我遇到一个犹太人,他辗转从上海过来,听说你们夫妇来自上海,非常惊喜,说要与你们结识呢!”

二战期间,上海人民曾经搭救过3万犹太人,那是从希特勒屠刀下逃出生天后来到上海的欧洲犹太人,本身就国难当头的上海,收留和保护了犹太人。后来,数千犹太人经由上海去了他国,大部分犹太人留下了,上海也真的成为犹太人的“远东避难所”。

所以沈梦昔很能理解,这位犹太人一听到上海就非常激动的心情。

等沈梦昔和王守卿见到那个犹太人的时候,她惊呆了,五十多岁的年纪,须发花白,他热情地拥抱王守卿和沈梦昔,一开口就是流利的上海话,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这个犹太人叫做维希福克斯,一笑起来,还真有些狐狸的狡猾。他曾经拥有千万家资,但是离开奥地利的时候,身上只被允许带10磅钱,幸亏中国大使馆鼎力相助,给他办了签证,才得以逃离。到了上海,看到战乱中的中国,有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仍然热心救助犹太人,十分感激,他同上海人相处,产生深厚的情谊,直到二战结束才辗转来到美国,这次听说有上海人来了,他一心想见见,仿佛所有上海人都是他的救命恩人一样。

第一百零一章 不许你回去

阿欢写信来说,韩珊妮又怀孕了,并邀请他们去纽约过春节。

算来乐乐也一周岁多了,怪想的,于是几家一合计,最后放下手头一切,都去了纽约。

抵达纽约,林跃升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举行了宴会。

来迎接的韩珊妮的气色不是很好,还在孕吐。她悄悄挽着沈梦昔的手臂,“妈妈,我这次的反应和怀乐乐时不同呢!”

沈梦昔看着她有些讨好的笑脸,忽然生了怜惜之心,“好孩子,男孩女孩都行,好好教育成人,比什么都重要。”

韩珊妮还沉浸在孕期反应的回忆中,浑不知婆婆在安慰她。

宴会上,居然看到了安德鲁,沈梦昔真正佩服林跃升的交际能力,也在心中暗忖,莫非他已涉足了军火生意。

安德鲁一见沈梦昔,立刻大叫一声过来拥抱她,沈梦昔给他介绍王守卿和亲友们。

席间,安德鲁终于知道了沈梦昔的年龄,“哦买噶!你真的有49岁?难以置信!哦,所有中国女人的年龄都是一个谜!”

沈梦昔当作是恭维,王守卿却十分得意,看了一眼妻子,微笑地不言语。

酒过三巡,安德鲁忽然拿出几张在上海拍摄的照片,正欲显摆,王守卿眼尖地认出照片中人是自己的妻子,一把抢过,纳入怀中。

安德鲁气得与之理论,两人用英文法文轮番辩论,其间喝下不少白酒,安德鲁招架不住,几乎瘫到桌子下面,他口中不住地说,“我以为她不过大我五岁,我想等他丈夫战死后,就娶她为妻,我母亲也会允许的,为什么?为什么他没死?还来了美国?为什么她已经50岁了”

众人哄笑,沈梦昔苦笑。王守卿则大怒,揪住安德鲁的衣领,提起他,问林跃升“这是你的朋友?”

“刚认识的,他父亲是美国最大军火商。”

“刚才他的话你们都听到了!”王守卿一拳打在安德鲁的脸上,一声哀嚎,安德鲁瘫倒地上,众人慌忙上来劝架,林跃升也非常为难。

沈梦昔拉住王守卿,“不必跟他一般见识,给大哥一个面子。”

王守卿哼了一声,没有再打。

1949年的春节,热闹而喜庆,纽约唐人街人头攒动,街面上满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华人,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一支花车游行队伍踩着满地红色炮衣慢慢走了过来,两个大头娃娃,摇头晃脑,憨态可掬,财神穿着红色吉服,嘴里高喊着“恭喜发财”,所过之处,欢呼声起。还有舞狮团的精彩表演,后面还有扮成八仙的人站在花车上,冲着人们挥手。

沈梦昔挽着王守卿站在街边,兴冲冲地看着,不时两人交流几句。

不远处,站着一脸幽怨,左脸肿胀,左眼一块乌青的安德鲁,得知自己酒后失言,他很是懊悔,但是认为王守卿这一拳打得实在太重,他要求自己必须打回一拳,结果两人又比划了几下,他的左眼又多了一块乌青。只得放弃,“哼!让人又爱又恨的中国人!”。

沈梦昔夫妇在纽约住了两个多月,余下几家跟着也没有回去,韩香眉觉得自己其实更适合在纽约居住,这里高楼林立,设施先进,她拿着安德鲁带来的刚刚面世的拍立得,不停地给大家拍照,十分开心。

“嘉瑜,我十分佩服诚如,这些年,那个姓金的始终跟着他们,他是怎么受的?”王守卿苦恼地说。

“哈哈,你不必忍受,我不喜暧昧,一切都要光明正大才好。”

“那就好,那就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